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四集)(5)

我们继续来看邢昺的注疏,他有一段话解释说,「《孔传》」,这是孔安国传,它是注解古文《孝经》的,西汉的一位大儒,「孔传以人为天下众人,言君爱敬己亲,则能推己及物。谓有天下者,爱敬天下之人;有一国者,爱


  我们继续来看邢昺的注疏,他有一段话解释说,「《孔传》」,这是孔安国传,它是注解古文《孝经》的,西汉的一位大儒,「孔传以人为天下众人,言君爱敬己亲,则能推己及物。谓有天下者,爱敬天下之人;有一国者,爱敬一国之人也。不恶者,为君常思安人,为其兴利除害,则上下无怨,是为至德也。不慢者,则《曲礼》曰『毋不敬』,《书》曰『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君能不慢於人,修己以安百姓,则千万人悦,是为要道也」。这段话就讲到,「天子章」里面说的,「不敢恶於人,不敢慢於人」,这个人是谁?就是天下众人,也就是我们现在国家领导人说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当然我们自己要做到「爱敬己亲,则能推己及物」,把这个孝心养成以后,用对父母的爱敬之心对待众人、对待一切人事物。推己及物,这个物不仅是讲人,如果说推己及人那只是讲人,但是他讲的推己及物,物的范围比人的范围广,不仅是人,而且包括动物、包括植物、包括矿物、包括地球、包括宇宙,都要以这颗爱敬之心对待,这就是夫子追求的仁道,这就是孝道。所以有这颗心,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地位的人,你就在你的本分地位上去行孝道。

  所以,「有天下者,爱敬天下之人」,有天下者就是国家领导人,古代的皇帝,现在的总统、主席,他们有天下,这个有天下就是他做天下人的领导,那就要「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因此把爱敬其亲的心来爱敬天下之人。「有一国者」,一国是讲过去的诸侯,诸侯国,周朝都封诸侯,一个诸侯他有一片国土,这是下面讲的「诸侯章」,「有一国者」就是诸侯,能爱敬一国之人,他本国里面的所有百姓。我们从这个里面类推我们就晓得,有一家者就要爱敬一家之人;有企业者,有公司行号的,要爱敬一企业、一公司行号之人;有一个学校的校长,爱敬学校之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做省长的,爱敬一省之人;做市长的,爱敬一市之人;做县长的,爱敬一县之人。所以不管我们在什么样的岗位地位上,都要行爱敬之道,爱敬的心没有分别,这都是本性本善,但是不同的缘分里面,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境遇,他表现的相有不同,这是讲到这个迹,那个事迹有不一样,但是心是一样的。所以「不恶者」,这是讲的不敢恶於人,这个解释不恶是什么意思?「为君常思安人」,一个国家领导,爱敬其亲,不敢恶於人,不敢厌恶人,那他当然常思安人,常常思念如何安抚百姓,为他们「兴利除害」,就是替百姓服务,以人为本,解决百姓的衣食问题,做百姓衣食父母,帮助百姓过上和乐的生活,则上下无怨,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能够和睦,这是至德,至高无上的品德才能做到。不慢者,就是不敢慢於人,他是引用「曲礼」,这是《礼记》里面的一篇,说到「毋不敬」,「曲礼」一开端就说「毋不敬」,也就是一切恭敬,一切要礼敬,不能有丝毫的轻慢、怠慢、傲慢。「《书》曰」,书是《尚书》,「为人上者」,这是讲一个领导,「奈何不敬」,怎么能够不敬?做领导的人更要懂得谦卑,对人要平等,不能有架子,这样才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所以这里讲到「君能不慢於人」,就是自己不会轻慢人,而「修己以安百姓」,自己好好的修为自己,断自己的毛病习气,存养自己的德行,而能够安抚百姓,那么「千万人悦」,千万人就是讲到全国上下,乃至世界各地,大家都欢乐、都欢喜,都庆幸有这么好的领导人。这就是什么?领导人行孝「要道」,要道是重要的方法和道理,以孝治理天下。重要的道理并不是复杂的道理,古人讲「大道至简」,真正大道理很简单的,你看几个字就说明白,自己「不敢慢於人,不敢恶於人」,而能够「爱敬尽於事亲,德教加於百姓,刑於于海」,「修己以安百姓,则千万人悦」,你看这就是至德要道,说到一个字,就是孝。所以领导,这里讲的「为君常思安人」,他所思念的、所想的不是自己,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所想的就是如何让百姓过得幸福安乐。怎么做?就要修己以安百姓,如果不修己,百姓也不能安。为什么?自己身心没有修好,自己都不安,怎么能安人?

  所以我们看到前年二00六年四月份在杭州举行的「世界佛教论坛」它的主旨讲得好,「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众生与我本来一体,这个我讲到究竟处就是我的心,众生是我心变现出来的,当然跟我心是一体,所以我心安则众生安,这个心不是别人的心,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使世界和谐怎么做?自己要心净、心安、心平。心清净没有染污,贪瞋痴慢那是染污,完全是本性本善起用,没有那些不好的习性,心清净,心安,没有烦恼,心平,没有对立冲突,那就是世界和谐,那就是夫子对颜回的开示说,「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焉」。这是《孔传》里面给我们开解出来的含义。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位学者,刘炫,这是隋朝的一位大儒,他也注过《孝经》。「刘炫云:爱恶俱在於心,敬慢并见於貌。爱者隐惜而结於内,敬者严肃而形於外」。这里是告诉我们心和相表现有不一样,这里讲到爱敬的爱、不敢恶於人的恶,爱和恶,就是爱敬和厌恶都是在於心,心上起了爱敬或者起了厌恶,心上的念头,心上起了念头必定会有表现的相貌,相貌是什么?就是敬和慢。爱表现出来的相貌必定是敬,你爱这个人你必定是敬重他,如果你讨厌这个人,厌恶这个人,你必定是对他轻慢、怠慢。所以爱恶讲的是存心,敬慢讲的是相貌。「爱者隐惜而结於内」,我们现在要培养我们的爱心,实际上孝就是爱,爱是什么?是本善,宇宙是一体的,所以这个爱心是涵盖宇宙万事万物一切众生,这也就是孝道。孝道,我们讲的,在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之间,爱表现成父子有亲,父慈子孝,这是爱,在君臣这个关系上讲,必定是君仁臣忠,君臣有义。所以爱心是一个,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关系上,表现的相貌有不同,所以他说「爱者隐惜而结於内」,这个爱心我们看不见、摸不著,但是我们能感知。从什么地方感知?从外形上,外形上就是敬,「敬者严肃而形於外」。所以外面,这个外表对人那种毕恭毕敬,由衷的,这是说明他对人有爱意、爱心。所以一个是在内心上讲,一个是外相上讲,这种说法也很好。所以君子他在存心上就达到了仁爱,一体的爱心,他必定是在家对父母爱敬,对外百姓也是爱敬,这是刘炫的一段解释。

  底下讲的「诸侯章」、「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都是爱敬之心表现在不同的地位上,不同等级阶层的人这个存心是一样的,表相有不同。所以能够以爱敬而对天下人,天子就可以保其天下;诸侯以爱敬之心对一国,他能保存其社稷;卿大夫能以爱敬之心来对待自己的一个家族,这个家是个大范围的家,他能保其宗庙;士人以爱敬之心能够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庶人,普通老百姓,爱敬存心也就能保其田农、田宅,地位尊卑有不同,爱敬之心无二。所以这章最后一句话说,「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个一人,当然在「天子章」里面专门是指天子,就是国家领导人,这个庆就是善的意思,这个领导人有善德、有德行,「兆民赖之」,兆这是古代数目字,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十亿为兆,有的说是万亿为兆,也有的说是百万为兆,但是实际上我们也不必去强求它的精确单位是怎么样,兆民就是泛指一切的百姓,都能够因为天子行孝而得到庆善,都能够倚赖这位天子,也就是这位天子他能够行孝行善,是可以做为百姓的依靠,他为百姓造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