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资粮:愿(菩提心、厌离心、欣愿心)(11)

傅灯大师:《净土生无生论》 [注释] ①僧那:梵语,意指弘誓。 [参考译文] 我心祈感一切佛,阿弥陀佛即刻遥相呼应。众生与佛天性相联,譬如磁石吸针,互摄不舍。 诸佛与众生,同一种觉悟的本源;虽然迷与悟悬殊很大


傅灯大师:《净土生无生论》

[注释]

①僧那:梵语,意指弘誓。

[参考译文]

我心祈感一切佛,阿弥陀佛即刻遥相呼应。众生与佛天性相联,譬如磁石吸针,互摄不舍。

诸佛与众生,同一种觉悟的本源;虽然迷与悟悬殊很大,但理体却永远平等无二。正是由于理体平等,天性相关,所以,阿弥陀佛可以不假造作地拔众生的苦,施众生的乐。何况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曾发过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摄受接引十方世界有缘众生。

如今阿弥陀佛早已成就了佛果,圆满了大愿。所以,我们不必担忧阿弥陀佛不来接应。只要我们深信阿弥陀佛,忆念阿弥陀佛,经常发愿,誓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话,便如同磁石自然吸针一样任运乘佛大愿往生西方。然而,磁石能够吸铁,但却不能吸铜;针能够契合磁石,但却不能契合玉石。犹如阿弥陀佛能够救度有缘的众生,但却不能够救度无缘的众生。众生容易感通阿弥陀佛,但却不容易感通其他的诸佛。这不正是说明众生与佛的誓愿力相关互应吗?由此可知,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信、愿、行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

一一莲花见佛身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

李商隐:摘自《莲花世界诗》

[说明]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青少年时热衷仕途。中岁丧妻,折心向道,寄寓僧寺,斋戒如比丘。寿四十六,依僧礼葬。

[参考译文]

无由离开苦海与迷途,东方佛刹离这有几多微尘佛土。怎能比得上西方净土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敷开即见阿弥陀佛的金身。

————————————

来者皆菁英

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

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

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

颓年欲安寄,乘化好晨征。

谢灵运:摘自《莲华世界诗》

[说明]

谢灵运:刘宋时期文学家。幼负芳名,好学博览,工书画。诗文之美,江左第一。幼皈三宝,深入经藏,尝从竺道生游,服膺顿悟之教。

[参考译文]

法藏菩萨曾在王宫作国王,怀抱道心弃国出家至诚修行。

发了四十八大愿,弘誓拯救群生。

西方净土是何等的神妙,来生这儿的都是精英人物。

我在颓暮之年期冀安栖极乐世界,乘时游化,得以清旦供养十方佛。

————————————

一句弥陀,消遣光阴

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今此暮景,正宜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但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拔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

莲池大师:《莲宗诸祖法语集要》

[参考译文]

人生七十古来稀,活百岁的能有几人?如今已到暮年,正应该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世间幻相有什么真实呢?只宜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将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的本来家乡,我现在专心念佛,日后必然往生西方净土。这是何等的欣慰啊!应当发大欢喜心,不生烦恼。倘若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即刻拔转心头,急急提念阿弥陀佛。同时回光返照,往心里想一想:“我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中的人,为什么要与世人一般见识呢?”于是,消除嗔怨,生欢喜心,一心念佛。如能这样做,就是智慧中人所行的大安乐大解脱的法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