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类维生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并不多,如果生活得简朴些,就可以有更多的闲暇享受人生,而不必为欲望的满足操劳一生。属于生活必需之外的奢侈品,固然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和享乐,但若是耗费一生光阴为其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两千年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面对繁华的集市发出惊叹:"这市场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呵!" 而今天,随着人类欲望的不断升级,整个社会都陷入了物欲横流的泥淖中。生产力的发展,不但没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相反,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繁忙的工作几乎使人类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甚至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为什么如此奔忙?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许仅仅换来了一些本可以不需要的东西。 所幸的是,已经有更多的人意识到盲目追求欲望所带来的弊病。在西方社会,人们也已开始摒弃豪华的生活方式,简朴正逐渐成为最新的时尚潮流。因为简朴的生活无需太多的时间和劳动就可以获得,从而使人们从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解放出来,呼吸到更自由的空气,体味到更从容的人生。 2、少欲知足是保护环境的手段 少欲知足还具有保护自然的意义。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向自然盲目地索取,大量森林和耕地遭到破坏,使得水土流失,天灾人祸频频发生。所以,当今的有识之士都在为环保而积极呼吁,因为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就我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而言,过高的物质要求,也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地球环境。 其中,人类的饮食方式所造成的污染就是不容忽视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每生产一磅肉类,需要使用二千五百加仑的水,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而肉食者所需的生活用水,达素食者的十二倍之多。由饲养家禽而产生的排泄物及废水,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更是后患无穷。 而我们对服装的需求,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御寒。裘皮时装的流行,直接威胁到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使大量动物因为美丽的皮毛而遭到残酷捕杀,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和谐和生态的平衡。 我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在日益提高,即使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房产的开发也同样毫无节制。尤其是近年,不仅城市在向农村扩张,就是在乡村,住宅也在日复一日地侵占着可怜的耕地面积。 而交通工具的普及,使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代步的首选。汽车在为我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成了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并由此带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 破坏环境和掠夺资源是向未来的透支,所以,少欲知足的生活对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少欲知足是修行解脱的途径 对于解脱道的修行来说,少欲知足更是必须遵循的生活准则。 欲望被无明滋养着,无休止地追逐着新的境界,使我们的心被它左右而不得自在。欲望越多,由此而来的烦恼也就越多。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克服贪欲,它就会成为我们修行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因为欲望会烧毁我们的理智,烧毁我们的道德,使人生失去正确的方向。 "戒为无上菩提本",而戒律所规定的,正是俭朴的生活原则。如果欲望减少,我们的执着就会相应减少。正是由于执着,使我们的内心失去了独立,迷失在对外境的攀援中,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只有认识到欲望带来的过患,才不会有追名逐利带来的烦恼,内心才能趋于纯净和安祥。也只有这样,众生原有的佛性、智慧光明才能得以显现,所谓心净则国土净。 四、重生乎?重死乎? 生和死,这是人类无法回避的永恒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切身也最重大的困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能够进入太空,登上月球,但面对死亡,依旧束手无策。因此,哲学家将生和死定义为人类的两大属性。 (一)、人生的两件大事 在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生命在诞生,也有无数生命在死亡。作为一期生命的开始和终结,生和死贯穿了我们整个的人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对于生死的认识,也建立在它们相互的关系上。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而逆向思维同样成立:未知死,又焉知生?正是死亡的必然来临,才显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促使活着的人学会珍惜人生;也正是由于死亡的必然来临,使人生的一切努力在死亡的阴影下显得虚无。 尽管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在思索生死的问题,但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因为能够论说死亡的人,都不曾真正地经历过死;而不得不经历死亡的人,却再也不能够来回答死。正如那个古老的戏言:"死亡其实与我们毫不相干,只要我们在,死就不在;只要死在,我们就不在。" 但是,无论是对死亡的畏惧或嘲弄,都不能使我们从生死中解脱出来。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完满的生命?而诗人所赞美的"生时丽如夏花,死时美如秋月",是否只是人类的一个美丽梦想? 对待生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生观的确立。 (二)、一般人重生 生,包括外在的生活及内在的生命。 一切生物都有求生的欲望,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类?我们生活在世间,希望拥有更多的财产;希望拥有更高的地位;希望事业能够成功;希望理想能够实现……这一切只有在我们活着的前提下才具有意义,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希求都是建立在对生的希求之上。 从人类早期的生殖崇拜,到古代的炼丹术,乃至现代各种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都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贪恋。因为生就意味着希望:"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上半场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 拥有生命,的确为人类创造了无限多的可能性。 就佛法的修行来说,人生的获得也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在六道中,只有人道的众生才有机会依照佛陀的教诲去实践,去证悟。因此,佛经中也将暇满人生作为修行的重要条件。 (三)、一般宗教重死 无论我们如何赞美生命,生命的脆弱并不能因此而有所改变。人命只在呼吸之间,生命从诞生之始,无一日不是在趋向自己的末日。年轻时或许还不能意识到时光无情,一旦步入老年,对死亡的恐惧再也无法回避。所谓"老来岁月增做减",每过一年,便少了一年,每过一日,便少了一日。 正因为任何人都难免一死,死亡才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几乎所有宗教都致力于对死亡的关怀。 基督教认为,人生是虚幻不实的,天堂才是永恒的归宿。针对死亡的威胁,提出了神化的永生,正如耶稣之死被宣告为拯救一样,人类也只有通过对上帝的祈祷,才能使死亡成为通往不朽的起点。基督教的信仰,正是建立在这种永生的希望上,在《圣经》中,上帝向他的子民宣告:"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