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宗教讲天上都很笼统,有一个天堂,有一个上帝。佛法说不对。佛法讲,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由无数小世界构成,一个小世界就相当于一个太阳系,由一千个小世界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世界是由小千、中千、大千三个世界组成, 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小世界里包含着三界和六道的众生: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里包含着六道的众生,其中有天道。欲界的天有六重,就是说在欲界里上帝就有六个,而且六重天的上帝级别也不一样。欲界天的最大特点就是享受欲乐,各种享乐的东西应有尽有,比我们的五星级宾馆还要好,在物质条件上没有任何缺陷,而且在世界毁灭之前也不会有灾难。不像我们这里天冷、天热,需要什么空调、风扇,在欲界天里永远都是最舒适的温度,感觉最舒服,可能是有一个大空调给调节好了。 色界天享受的是禅定的快乐,它又有十七重天,每一重天也有上帝,这样又有十七个上帝。一个小世界里面就有这么多的上帝,在众多的世界里边上帝就更多了。就像我们地球有很多的皇帝、国王、总统,宇宙里面也有很多上帝。上帝既然这么多,为什么每个上帝总是称自已是唯一的主宰?因为帝王都有一种我慢,就像我们地球上的帝王称自己是“寡人”—我是唯一的。 欲界天享受欲乐,色界天享受禅定的快乐。欲乐属于物质上的享受,而禅定属于精神上的享受,相比而言应该是精神上的快乐更高级一点。如果人只重视物质快乐,那和动物就没有什么差别。佛法之所以觉得人身可贵,就是因为人有精神上的快乐,而精神上的快乐与物质上的快乐有本质上的不同。物质的快乐是动荡的,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人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种动荡的东西;而精神的快乐是平稳的,一个人的修静功夫很高之后,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保持一种平衡,得到一种宁静、安祥的快乐。物质的快乐随环境转变而转变:一个人吃得好的时候就快乐,吃不好的时候就痛苦,吃得好如果继续不停地吃,他又觉得痛苦了。所以欲望会产生厌倦,是不可靠的。享受欲望能给你暂时的快乐,但紧接着痛苦就来了。一种欲望满足后,另外一种欲望又产生了,又是痛苦的。我们学习佛法,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所以大家要过日子,还是天上好,除了佛教,所有的宗教都是以天堂做为归宿,认为天上比人间好,只有佛法认为人间比天上好,这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的。 在六道里,天上只有快乐,而地狱里只有痛苦,畜生道又愚痴。我们知道修学佛法、成佛是智慧的成就,所以要以意识、思维为前提。如果认识能力太迟钝,成佛就可能很困难,比如畜生就不能成佛,地狱里的众生太苦不能成佛,天上的众生太快乐也不肯修行,不能成佛。就像我们人世间有这样一句话:“富贵修行难”,富贵的人叫他修行,他会说:我已经这么好了,还修什么行啊? 所以不肯修行。而人道有苦有乐,人在六道里边比起其他众生有几点优越的地方:第一点是环境胜,环境优越,有苦有乐。因为有苦有乐,所以人类生存就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人类整个的文化、文明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追求快乐、解脱痛苦。因此人类会对世界、对人生不断地进行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就有能力发现真理,有能力发现改善人类和世界的方法。所以在中西方哲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圣哲,最杰出的当然是我们释迦牟尼佛,他真正发现了人类解脱痛苦之道。第二点是抽象思维胜,人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第三点是人的忍耐力强。我们的“娑婆世界”称为堪忍的世界,就是说我们的世界是“五浊恶世”,有很多很多的灾难和障碍,而且世界给我们造成的痛苦又很多。那怎么才能生活得好呢?就要忍耐。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只能极度地忍耐。忍耐也是学佛修行的重要条件。 因为人有了这三个特点,所以佛法认为“人身难得”,人道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一种最佳形式。我们得到人身就应该珍惜它。 二、来世化 一般人都以为佛法是追求来世、向往他方极乐世界的。这样一种观念与我们所接触的经典当然也有关系,尤其是净土法门的盛行,很容易给人们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学佛就是为了来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把生命的重点和生存的目标放在来世,结果不重视现世人生的改善,忽略了现世。这种观念是片面的。我们知道佛教大乘经典里讲到“十方世界”,就是除了“娑婆世界”之外,上、下、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到处都有佛的世界。我们现代科学也在探讨,宇宙中除了我们地球有人、有生命之外,其他世界到底有没有生命? 佛陀早在2500多年以前就告诉我们,在十方世界中都有不同层次的生命,还有很多佛的国土,就像《弥陀经》讲的“六方佛”说的是东方、西方等各有哪些佛国。佛陀也经常在大乘经典里边赞叹这些佛国的庄严殊胜。当然释迦牟尼佛向我们推荐最多的一个是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世界,还有一个是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东方净土。 宇宙中有十方世界,时间上又有过去,现在、未来,就形成了“十方三世”。佛陀虽然向我们推荐他方世界、他方净土的殊胜,但佛经里还有许多经典告诉我们,要重视现世人生、现实人世间的改善,现世修行、现世解脱,“阿含”经典尤其重视现实人生的改善。我们现在提倡的“人间佛教”以及“生活禅”,我觉得与佛教经典里的对现实人生的改善是一致的。我这几年讲过两部经典,一部叫做《佛说善生经》,还有一部叫做《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告诉我们现世人生的幸福、现世人类社会的安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应该如何去建立;《善生经)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怎样选择朋友以及怎样对待财富等等。所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内容,如婚姻、财富、人际关系、政治等,佛教都有说明,并教导我们应当如何正当生活,这些也是佛经重点讲述的内容。另外,佛法的修行除了重视末来生命的幸福之外,也非常重视现世的幸福,因为佛陀给我们众生提供的修行所得到的快乐,基本上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现世乐”,一个是“来世乐”,还有一个是“涅磐的究竟快乐”。“来世乐”当然要等来生了,这辈子种善因,随着因缘的成熟,在我们未来的生命里得到良好的结果。“现世乐”就是现世修行、现世解脱。《阿含经》里有一个概念,叫做“现法乐住”,就是你当下用合理的方法修行,当下就会感受到快乐、法喜,不一定要等来世,而且现世修行也能现世解脱,不像大乘经典里讲的,成佛一定要等到“三大阿僧祗劫”,给人一种非常遥远的感觉。其实学佛、了脱生死、证得阿罗汉果,这些事情现世都是可以办成的。《阿含经》里说,许多佛陀的弟子去向佛陀请法,在佛陀的开示之下,当下就证得法眼净,当下就解脱。这种现象在中国的禅宗里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根据《指月录》、《禅灯录》的记载,有很多学人去问祖师,向祖师请教佛法,往往在祖师三言两语的开示之下,“言下顿悟本心”,当下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当下就开悟了。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时,要认识到佛法不仅仅是为了来生,更主要是为了现世的改善。前一阵我去了台湾,发现台湾基本上提倡的是“人间佛教”。我记得圣严法师说过这样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们没有往生佛国之前,首先要建设我们现有的世界,改善我们现有的世界,这就是“人间佛教”。我们在现实的修行中,如果人格能够得到改善,现实的世界能够得到改善,那么将来自然就有资格去往生佛国净土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