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通常人们说到宗教,总会武断的认为,宗教都是一样的。的确,一般宗教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以神为本。人和神发生关系。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宗教中,有多神、二神、一神、泛神的信仰。就现在世界上所流行的几种宗教中,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都建立了主宰神的崇拜,以为神是万物之主,神能决定世界的兴衰,神决定着人间的祸福,神是主,人是奴,人要依附神而得以生存,人的生活目标,就是回到神的身边,上升到天堂。 然而,佛教与一般宗教截然不同,他否定神在世界的主宰地位,不崇拜神,肯定人在世界的独立性,主张世界的兴衰,人生的祸福,都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行为,人的命运并不依附于神,人和神一样,都是独立的,平等的。因此,佛教以人为本。佛法是佛陀为人类提供的一套究竟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
人在有情中的地位
一、有情与众生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什么叫“有情”。世间科学把世界区分为生物与非生物,在生物里又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三种类型。然而,佛教则把世界划为两大类型:即是有情界与无情界。什么叫“有情”呢?情即“情识”,识是思想、情绪的意思,“有情”就是有思想、有情绪、有知觉的生灵,如人及各种动物,它们有知觉、知冷暖;相反的,凡是没有思想、没有情绪、没有知觉的东西,称之为无情,比如一切山河大地、草木花叶等,虽然自然中的竹、木、花、草等也是有生命的,但它们却无痛痒冷暖等感觉,所以佛教里把它们列为无情的范畴。 至于有情方面,它的范围极广,包括了天人、世间人、傍生、鬼神等。有情还有个名字叫做“众生”。众生,是众缘所生。既是众多因缘所生的东西,并非固定不变,比如我们平常所见的“猪”,今生之所以会投生为猪,是因为它前生种下了猪的业力、因果、习气等,因缘成熟,导致了它今生要成为猪的业报身。一旦做猪的业报受尽,猪寿终毕,会随着另一种因缘条件的成熟而感受另一类型的生命果报身,众生就是这么回事,由众多因缘所成,而没有一个固有不变的生命体。 众生具有什么特点呢?《阿含经》说:众生的特点是对六尘世界产生“缠绵染着”。六尘世界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色、耳朵听到的声、鼻子嗅到的香臭,舌头尝到的甜苦、身体接触到的环境,意识思维的一切法等。众生由于不了解缘起法原本性空的道理,以为万事万物都有个实有不变的东西,因此对外界现象产生种种错觉,强烈的实有感与我所感,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执着情识。众生对六尘世界的一切现象都以为是真实的,由于执着而情绪萌动,可是外界现象的面目毕竟是无常变换的,千变万化的周围环境,导致了众生情绪的喜怒悲欢、高低不平。相反的,对于一个证得了诸法实性的圣者来说,他们知道了万法缘起毕竟空的真相,不再被外境所转,也就对外界现象不再有任何执着,也就没有了高低不平的起伏情绪,生命中彻底断除了缠绵染着的习气,心中总是那么泰然自在,这就是圣人之所以解脱自在的原因。 在这个地球上,有情的种类非常多,大大小小的众生其数无量,佛教认为除了这个世界,还有无量他方世界,及无数的有情生命。佛经中形容众生有微尘数之多。但这些有情生命不出五种范围,即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五趣众生的分布是以人为核心的。
二、畜生道 首先,生活在我们人群四周围的有哪些生命呢?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畜类众生,一是鬼类众生。畜类众生在佛教里又称作“傍生”,畜生有被人收养之义,比如猪、狗、鸡、猫等;而傍生则是泛指生长在大自然中的一切大小动物,如空中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鱼龙、乃至遍布于海、陆、空的一切,涓飞蠕动、微细生命等,都属于傍生的范畴。它们为什么会招感到如此低劣的傍生形命呢?我们都知道,傍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愚痴,有情成为傍生的最大原因也在于这个痴字。众生的烦恼,归纳起来主要有贪、嗔、痴三类。众生都具备了这三种类型的烦恼,但是细分又有贪嗔痴偏多偏少的不同,比如有的众生贪心很重、有的众生则嗔心较强,而有的众生却是愚痴偏多。由于众生烦恼习气不一样,因此所感来的因缘果报也都不同。一般情况,贪心太重的众生,由于不舍得布施,甚至贪图他人利益,这类人死后多数在饿鬼道中感受饥饿;嗔心重的众生,因为嗔火太大,而时常伤害他人,死后多堕地狱道受苦;太愚痴的众生,他们稀里糊涂、事理颠倒,死后多数感在畜生道中受愚痴报。畜生不会象人那样有思维、有决策和有理想,也不懂得善恶好坏,它们与人的最大区别是愚痴。 堕落畜生的另外一种原因,是为还债而来。有些人因为前生借人钱物不还,或是非理侵损他人财物,业缘成熟时一定要还的,偿还的方式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投生为畜生到债主家中当牛做马、为猪作狗给对方卖力卖命,以此偿还前生宿债。生存畜生道中的有情,有时是从地狱受报结束了,地狱出来还有一种余报,就是沦为畜生。
三、饿鬼道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国传统所说的鬼又不一样,中国古代社会认为:鬼是人死后的必然归宿,所以鬼字的本义就有“归”的意思;而佛教里所讲的鬼则不一样,认为鬼只是五趣众生其中一种,也就是说人死后有可能升天、有可能继续做人、也有可能堕为畜生、还有可能下地狱,固然也有可能会变成鬼。不过,人死后为鬼只是五分之一的可能,并不是人死后一定就变为鬼。 佛经中说鬼有两个特点:一是乞求、二是多畏。第一乞求者;鬼的处境很艰难,他们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其生活来源全靠四处乞求的方式而得以聊生。鬼的另一特点是多畏,平常我们总以为鬼非常可怕,因此一想到鬼那青面獠牙的形象,张牙舞爪的情形,我们就会毛骨悚然的。人们却不知道鬼更怕人,平常我们会听到形容鬼的两个成语:一是鬼鬼祟祟,一是心怀鬼胎,这说明了鬼也非常怕我们的。通常人看不到鬼,而鬼却看得见人,它们一看到我们就吓得赶紧躲藏起来,待我们走过以后才敢出来,因此我们根本不必怕鬼。平常我们生活在阳处,而鬼则躲在暗处,我们身上有阳刚之气,而鬼身上却是阴森之气,相比之下我们的处境要胜过他们百倍千倍,总之鬼是很可怜的。因此,佛教里也很重视超度鬼类众生,寺庙里经常举行一些施食法会,招请十方孤魂野鬼都来参加,希望能以法力超度它们,令能离苦得乐、脱离鬼身投生人道,就算未获法益的,也可饱食一餐,解决一时的饥渴之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