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佛法

有幸到丹霞山参加学佛夏令营,能够在这七天内同大家一起探讨佛法,我感到很高兴。学佛夏令营近年来在台湾等地很盛行,台湾的佛光山、圆光佛学院等各个道场,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如

    有幸到丹霞山参加学佛夏令营,能够在这七天内同大家一起探讨佛法,我感到很高兴。学佛夏令营近年来在台湾等地很盛行,台湾的佛光山、圆光佛学院等各个道场,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如小学生夏令营、中学生夏令营、大学生夏令营、教师夏令营等等,以此方式把佛法推广到教育界。但在大陆举办类似的夏令营还属首创,因此我们大家珍惜这次机会,同时我也由衷地希望,通过这次夏令营,能带动起国内知识青年学佛的风气。
   学佛夏令营的举办目的是普及佛法,常言道:“禅门深似海,佛法大如天”,对于一个初学者,想进入佛法的殿堂诚非易事,为此,我给大家提供四点意见: 

一、从无心进入佛法

   大家来这里来参加学佛夏令营,虽然人是到了,对外面的世界可能或多或少还有牵挂之心,或是对家庭的牵挂,挂念父母妻儿;或是对学业的牵挂,暑期作业还没有如期完成;或是对事业的牵挂,公司的发展前景不知如何……如果是带着这些牵挂来的,那就很难保证你在这七天时间没会有多少收获。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既然到这里参加夏令营,至少在这期间必须把家庭、学业、事业通通放下,不要有任何牵挂之心,也只有这样,才能专心地学习佛法。
   其次,不能有是非得失之心。到寺庙里来学习佛法,不能对寺院生活妄加评论,因为我们对寺院的生活、规矩还不了解;更不能对出家人妄加评论,我们要以恭敬的心去对待所有的师父,只有从恭敬中才能增长自己的功德。如果你们因为不了解佛法,不了解寺院生活而妄加评论,就会在无意中产生罪过,结果只会和你们来学习佛法的目的相违背。
   另外,我们到山上来是为了学习佛法,不是为衣食住行,所以不能在饮食住房方面存有得失之心。《维摩诘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维摩诘居士病了,文殊菩萨带领百千弟子前去探望。维摩诘居士和文殊菩萨一直讲论佛法,过了中午还没饭吃,这时就有人提议:到你家里来,怎么到这个时候还不招待?维摩诘说:你们是为法来,不是为食而来。同样,你们到山上参加夏令营,也要怀着这样的心情,不能存有是非得失之心,才能学到佛法。
   进入佛法大海,最重要的还要消除固有的思想观念。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他成长的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解放以来,我国的文化教育,从基础的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都是遵循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与佛教的某些思想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在,你们既然到山上来学习佛法,我希望你们暂时把这些观念放一放,待学习佛法之后,可以再用你们的思想去比较,然后决定如何取舍。
   无心就是把自己原有的思想观念空掉,用空灵的心境来学佛法,就像一个杯子,如果里面盛满水,势必无法再往里面倒,只有把杯中原有的水倒掉了,才能往里添水。学习佛法也是这样,如果不能把得失心、是非心、牵挂心以及固有的观念去掉,便学不到佛法。 

二、从信心进入佛法

   佛法的体系有四大部份:就是信、解、行、证。信是对佛法的信仰,解是对经论的理解,行是依理论产生实践。佛法与哲学的区别也正在于此,哲学但有理论,而佛法既有哲学的理论,又有科学的实证。
   但佛法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学佛须先有信仰。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于高深的佛法理论,一时难以深入地理解。比如佛教所讲的三世因果,平常人只能看到现世,看不到前生也看不到来世,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只有以信仰来接受。平时,我们已经习惯于依赖自己的感觉,但我们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坐飞机时,我们感觉不到飞机的运动,其实飞机跑得很快;坐船时,我们看到两岸的青山在移动,其实是船在跑。正因为我们的感觉常常是错觉,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时,需要靠信仰的力量来接受佛法。佛经里面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也就是说,信仰既是成道的根本,也是成就一切功德的源泉。《大智度论》曰:“信如手”,我们的生活是靠双手来创造,同样的,佛法的学习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假如我们没有信仰,那就很难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益,就只能入宝山而空手归。所以在佛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佛法大海,唯信能入。
   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佛法的信仰与基督教、天主教的信仰又不同。基督教和天主教强调的是“信者得度”,但学佛仅仅有信仰还不够。没有解和行,照样得不到佛法的益处。信仰只是我们学佛的契入点,要进一步修行乃至了脱生死,还需要通过解和行,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从疑心进入佛法

   佛法的学习要靠信仰,但佛教所提倡的信仰并不是一味的愚信,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还多少要保留一点怀疑的成份,只有带着问题来学习,我们才能够学好佛法。
   我们来到丹霞山,会看到很多出家师父在大殿念经或在禅堂坐香,作为一般游客,随便看看也就走过去了,不会有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可我们到这里来学习佛法,就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这些师父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抛弃红尘?为什么要抛弃物质享受?他们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正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才会去探讨,去学习,去实践。
   又如我们学习教理,肯定会对许多问题搞不明白,这就需要向法师们请教,对佛法的认识才能提高。在学习教理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佛教的许多观念与我们以往的认识都是不同的。通常人们认为:人死如灯灭,人死了就没有,可是佛法讲三世因果,既然佛法是这样认为,那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只有勤于提问,勤于思考,我们才能学到更多。如果我们固执己见或对人云亦云,那是学不到佛法的。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禅宗的修行就提倡怀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也就是说,你的怀疑有多大,你所能够悟到的程度就有多大;如果你什么都不怀疑,麻木不仁,马马虎虎就过去了,那就什么也不懂了。所以禅宗祖师叫人参话头,起疑情,其中有个问题是“父母没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我想你们谁也没有想过。而禅师们就将此类话头作为修行的途径,一直参,一直参,甚至参到脸也肿了,脚也肿了,浑身都肿了,突然间碰到一种条件的刺激,一下子就开悟了。这就说明,只有通过大疑才能大悟。
   所以,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份疑心,没有疑心是不行的。疑心和信心并不矛盾的,怀疑是为了更好地坚定自己的信仰。 


四、从悟心进入佛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