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刚才受戒多庄严,那一个月戒期下来还了得!每天我们那时候都拜啊拜啊,晚饭吃过了就去拜,一直拜到十二点,早上睡到四点钟,三点多四点不到就吹哨子,迎礼师父都跟我们睡在一起的,马上排队,排得整整齐齐去上早殿。禅七也是,禅七晚上要坐到九、十点,早上三点半就起来,又开始坐,一天要多少支香下来。 什么都有规律的,很有意思的,传统的东西真的很有味道的,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祖师就是这样出来的,你说你不去享受享受,我以前都喜欢的。我们这个讲堂,讲堂也好,禅堂也好,念佛堂也好,不管起什么名字,大家坐在这里,受用就好。 这个禅凳稍微窄了一点点,我当时按照祖师的尺码做的,结果做出来还是觉得小了一点。我到高旻寺禅堂看,它那是加宽的,做工和这个差不多,再宽一点会舒服一些。但是一般性禅堂里的禅凳没有那么稳实,我们这个做了一年多,自己做的,木头选好,老漆漆出来,每个座上面贴了一块金,都是用心打造出来的。你看这里四方有四块石头,为什么这样子?这也是按照禅堂里面规矩来的。 藏地也好、印度也好,比下来我们汉地最享福了。泰国缅甸,那地方多热啊,泰国出家人都得随手拿一个扇子,法扇,热啊!就是泰国的北部,清迈这个地方算最享福的。 我们中国物质多还是比较享受的,法堂这么大,到了外面哪里有啊?我们佛陀成道的正觉大塔也就不过这么大而已,就我们房间这么大空间,高也就四十多米,跟我们的塔差不多高。 过去出家人都是围绕着塔,以塔为中心,边上的僧舍小得可怜,但是有个特点就是墙厚,墙有桌子那么厚,僧舍是很小的,一个人或两个人,床没有的。那烂陀大学高级一点,有个床,那个床是和墙砌在一起的,砖的,其他僧舍就是打坐。后来有石窟建筑,两千年左右的石窟寺庙,但是过去出家人基本上不倒单的,哪有睡觉的床? 我看来看去我们是最享福的,藏地都是自己家供养,泰国缅甸都是托钵,不蓄藏物,到现在也是。所以这一点,我们确实需要知足,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修行上。如果真的有修行了,大家自己自觉,自然有道气在。 当然这是高度自觉,有很好的道风的这样一种生活,我是理想主义者,我一直期待着。我希望在座的都是佛陀的好弟子,我们在座的都是好的道兄弟,在生命的旅程当中,能够越来越觉悟,越来越能享受到法喜禅悦。 我前几天看到一个网站上面的一篇文章,《爱因斯坦这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爱因斯坦跟卓别林两个人见面的时候,爱因斯坦赞美卓别林,你真是一位艺术大师,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你。然后卓别林赞美爱因斯坦,你真是一个大智者,全世界人不知道的东西你知道啊! 但是爱因斯坦还有一段这样的话,他说:“我物质上也好,精神上也好,享受的都是别人给我创造的,我为此深感不安,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仰靠着大家给我创造。”他又重复了这样一句:“我内心里很不安。” 我一看,这是一位大菩萨,大菩萨就觉得,我在这个世间占有这个世间的东西,有一种恐惧感。什么叫惜福啊?就是每用一点、每用一分,都有一种恐惧感,我多用了这个世间的。这么样一位大科学家竟然有这种感受,所以他很简朴,爱因斯坦很简朴、很简朴,这样的人有大智慧,他把福报节约下来了。惜福的人有大智慧啊!这一看百分之一百二的是大菩萨来的,转世到这个世间来的才会这样。 作为一个修行者,你要从娑婆世界求解脱,求脱离,然后你占用这个世间太多,业障障住,你走不掉啊!欠人太多,你想走,走不掉。过去老修行们,我们首座和尚也是这样,要求很少很少,拥有这世界的,享受这个世界的很少很少。 我自己也是常这样想,我觉得我自己个人修行来说,虽然见闻是出家之后多,因为有时间、有空间,但是真正修行,我觉得反而是我做居士的时候进步快。做居士的时候,不享受十方供养,吃爸爸妈妈 的,生起出离心,马上就有出离心的相,生菩提心,马上就有菩提心的相,这些都会出来。出家之后反而不行了,受十方的供养,要替十方消灾,真是非常的难。 以前说出家修行如水中莲花,在家修行如火中莲花,有时候想想也不一定的,有时候出家修行也如火中莲花一样,那是不一定的。在家因为自己受用自己的,修一分,分分己得,分分都自己得。 灵岩山一个老当家,那个时候是九五年,那个老当家是看印光大师的塔院的。他平时自己挑大粪,自己种菜,就怕别人给他磕头,给他供养,他住在那个塔院。我们虚云老和尚也是,虚云老和尚不受别人顶礼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