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人生教育

一、要有一颗感恩心 人生中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要有一颗感恩心。 我们现在拥有的学识和智慧,都源于自己的老师,因此,不管在求学阶段,还是从学校毕业之后,何时何地都要记得老师

佛教的人生教育

一、要有一颗感恩心

人生中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要有一颗感恩心。

我们现在拥有的学识和智慧,都源于自己的老师,因此,不管在求学阶段,还是从学校毕业之后,何时何地都要记得老师的恩德。

刚才与檀教授交谈时,他也讲了自己和老师的故事,我听了之后很感动。从教育界来说,一个人如果对老师有感恩之情,那么他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人生会真正起到作用。从我们佛教界来讲,历代很多高僧大德,一提起上师的名字,就会流露出无法言表的感激之情,甚至泪流满面,这也是源于一种感恩。

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把老师当成学习知识的一种工具。依靠老师获得了知识后便远走高飞,从此就再也不联系了,对老师根本不关心、不过问。更有甚者,老师到晚年遇到一些困难时,自己明明有能力,却也不愿伸出援手,这就是没有感恩的表现。

感恩的对境,除了老师,还应该有父母。当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要人喂。而依靠父母的长期呵护,我们才得以长大成人,所以,对父母的恩德也一定不能忘。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非常难以想象的。为了孩子,他们付出了所有的青春,倾注了大量的心力、财力。即使儿女已成家立业,父母仍然放心不下。就拿我来说,父亲早已去世,母亲现在都80岁了,但还是每天牵挂着我。前段时间,我去了香港7天,母亲天天给我打不通电话,就特别特别挂念。我想天下父母对儿女都是如此,哪怕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念念不忘自己的子女,一直惦记着。

但遗憾的是,如今很多子女,有了各方面的能力以后,总是以忙为借口,对父母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甚至一个月也不打一次电话。有些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生活上特别可怜,子女也只是请个保姆照料他们,自己根本不把他们放在心上,这都是忘恩负义的表现。

所以,作为一个人,不能忘记父母的恩德,以及老师的恩德。在此基础上,按照大乘佛教的教义,还不能忘记众生的恩德,要关爱所有的生命。

总之,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心。这一点,可能许多人没有兴趣听。因为这个社会非常现实、非常功利,能带来眼前利益的知识,像赚钱的手段、享乐的方法,人们都兴致勃勃,愿意去了解、去学习;而一谈到精神追求,尤其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大多数人都兴趣索然,甚至嗤之以鼻。

其实,科技再发达、社会再进步,你们学习上再聪明,基本的做人也不能忘。否则,一旦失去了这些,今后在社会中生存,必定会举步维艰。

现在许多大学生,不缺知识、不缺技术、不缺文凭,尤其是像北师大这样的高等学府,这方面应该都圆满具足。然而,许多人最缺的是什么呢?就是道德教育,是正确的信仰。

大家都清楚,如今的小学、中学、大学,安排了大量课程,需要学习许多课本,可是学生们从中得到的知识,以后工作时真正能用上的,可能不到20%。当然,我并不是说学校不好、教材不好,而是说,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应该训练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毕竟他们毕业了以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与人交往,怎样对待上级、平级、下级,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工作……诸如此类的基本问题,假如上学时从来没有学过,那即使是名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身上也常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不仅世间需要人格教育,其实从佛教的层面来讲,若想成佛,也要先学会做人。“人”都没有做好的话,“佛”是根本谈不上的。因此,假如不懂怎么做人,无论身处哪一个领域中,都是相当困难的。

你们北师大,跟全国的教育有着密切关系,这里的许多老师,也经常参与编教材的工作和会议。如今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博士生的课程,基本上我都看过。里面相当一部分知识非常珍贵,对培养人才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可能还是有所欠 缺,今后若能增加一些,那就最好不过了。

我始终认为,人格教育不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非常有意义。这次我去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演讲,发现他们的教育方式,特别值得内地借鉴。这些学校的任何一个部门,对各大宗教都不排斥,他们普遍有种理念,认为有信仰的学生比较可靠,不论信佛教或是其他宗教,一个人只要有了信仰,内心至少会有所约束,不敢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一点是令人值得深思的。

二、佛教与现代教育不相违

1、皈依是不是一种迷信?

今天讲的主题,是“佛教的人生教育”。或许有人会问:“佛教跟学校教育的理念和方向,会不会背道而驰、完全相反?”

实际上绝对不会。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很长时间。就拿佛教的皈依来说,皈依是皈依三宝——佛、法、僧,这是佛教的基本行为,也是佛教徒的入门标志。一个皈依了的人,不论是老师、学生,会不会就成了一种迷信?皈依对他会不会有什么损害呢?肯定不会。对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一、皈依佛:所谓的佛,假如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只是人们在脑海中虚构的,那皈依他肯定不合理。但事实上,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当时的印度,即现在尼泊尔的蓝毗尼花园中,确确实实降生过。这个遗址,1997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就是说,全世界对此是共同承认的。

佛陀降生以后成为王子,后舍弃王位出家,苦行六年,在印度金刚座成佛,之后到鹿野苑初转法轮,一生中传法49年,开演了八万四千法门,并于81岁示现涅槃,这是非常公认的一段历史。就像是老子、孔子等历史人物一样,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也曾实实在在地出现过。而且,他所宣说的佛法,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其实“佛”是梵语,意为觉悟者。我们不管是什么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一种觉悟。皈依佛的意思,就是要依止觉悟者,如同世间人依止老师一样。所以,皈依佛,跟我们的日常理念并不相违。

二、皈依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