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企业文化必备的六种准则(6)

第一,不能完全按照欲望的要求去做。 如果它要什么就给什么,就会把欲望养得又肥又壮。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能力满足它的时候,它就会接受不了,就会报复我们,让我们难受,让我们无有尊严,这样就能让人跪倒在物质的
第一,不能完全按照欲望的要求去做。如果它要什么就给什么,就会把欲望养得又肥又壮。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能力满足它的时候,它就会接受不了,就会报复我们,让我们难受,让我们无有尊严,这样就能让人跪倒在物质的脚下。

大家都知道,困难的时候,很少有现在的文明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等。文明病的来源,就是自己吸收的东西太多。因为人的内心、身体,都有一个承受界限。一旦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出问题。

其实,幸福感的获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有些时候,那怕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也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而且这种幸福感,会远远超过昂贵的物质所带来的幸福感。所以,适当控制欲望,确实很有必要。

第二,不要把人生、世界过分理想化。要尽量去发现世界的不足、丑陋与不完美,要有预知与超越痛苦的心理准备。对名利、情感的执著与在乎不能超标,否则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第三,要有爱心与责任感。很多列入世界五百强的上市公司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老板也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成功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爱心。爱所有的生命,愿意无条件地奉献。有着这样的精神动力,就能百折不挠,就能勇往直前。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则稍稍发生一点点情况,就会自暴自弃:我创立这个企业所能挣到的钱,只给我带来了微乎其微的一点点幸福,但我如今却要去面对如此的痛苦,我凭什么啊!还不如放弃算了。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关闭企业、申请破产。但如果心中有爱,开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某个群体,乃至为了全人类或所有的生命,则即使面临再大的压力和辛苦,也愿意付出、挺住,这样坚持的最后,就是成功。任何事情就怕坚持二字,只要能够坚持,就必定会成功。

包容忍耐

企业之间有竞争,是常见的事情。面对竞争对手,要有包容之心。即使对方不守诚信、不讲道德,做出损害自己的事情,也要宽容相待。在竞争过程中,即使有一两次失败了,也要保持冷静,竭力寻找内心的平衡。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违背因果的事情,从而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在与竞争对手或客户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学会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

开放宽厚,扶持新生力量

当任何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新的技术与更新换代新产品出现的时候,都要有敢于接受、勇于服输、接受挑战的勇气,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扶持新生事物,即使暂时做不到,也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压制新生力量。即使竞争对手的做法违背了传统,超越了自己,有可能抢走自己的客户,给自己带来一些利润的损失,或者因对方降低了成本,比自己赚得了更多的利润,也千万不要因嫉妒而拼命打压,制造障碍。

身为企业家,自己先要有修养,然后再把爱心和面对痛苦的方法传递给家人、员工乃至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这样的人,才能在世界上找到幸福。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精进

佛教的精进,是在学习、修行等任何善法方面,都很用功、很努力。

精进,是企业的动力。有了精进,企业就会有发展。

如果企业的动力,仅仅来自于赚钱,就很难持续发展。如果企业的动力,是因为爱心,大家就会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人的追求,就像金字塔。绝大多数的人,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他们追求的,是物质、温饱;再上面一点,一部分温饱得以解决的人,会去追求超越物质以外的音乐、艺术、哲学、宗教等等;位于最顶层的极少数人,才有福报去追求佛教所讲的那些博大精深、融合了智慧与慈悲精神的心灵奥秘。

人一辈子不能只是赚钱,人的价值观,应该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当我们走向成熟,能够打开心胸,拥抱世界的时候,就会心甘情愿地无偿付出。只要对其他人有利益,就一定会去做,哪怕再苦再累再有压力,也毫无怨言。因为其中蕴含着一个强大的力量——那就是爱心。

谁都知道,没有爱心的人干工作,并不是出于热爱,而为了薪水。当有了爱心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干工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可以利益更多的人,就会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了热爱,就一定会勤奋、积极、主动地工作。

如果企业上上下下能有爱的理念,就肯定会越来越好。同时,企业存在的价值也不一样了。这样的企业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可以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企业也会持续良性发展。

五、禅定

禅定的目的,就是净化人心。在如今这个时代,外在物质的诱惑非常强烈,我们的心根本静不下来。每个人都非常浮躁,在这种情况下,禅定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静心手段。

我们不要以为,禅定只是僧侣的事情。其实,禅定是调整自心、减轻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有信仰的人可以修,没有信仰的人也可以修。

前面介绍的日本东芝公司的前老总就说过,他每次在念诵《法华经》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都能获得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感觉。他是通过念经来解除疲劳、消除压力的,而并不是通过喝酒、跳舞等等来解除疲劳、缓解压力的。本来就是这样,一方面,通过念经,自然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另一方面,佛经中的很多词句不但优美动听,而且意境深远,若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专注在经文上去念诵,也肯定可以放松心情。但是,诵经需要有信仰,如果根本没有信仰,就不会愿意念,也很难有效果。

但禅定就不一样了,因为它已经脱离了信仰的范围。任何因压力太大而长期失眠或情绪暴躁的人,无论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明星,还是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每天早晚一小时左右的修禅来得以缓解,使内心达到非常清静、纯洁的状态,从而改善睡眠、调整心态、消除烦恼。所以,我们应该学习禅文化,修禅定。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支柱,压力的蓄积,必将超标,以致让人不堪重负。

我想,佛教的很多理念和调整心态的方法,一定会对现代人带来很多的帮助,只要我们能打开心胸去接受它,就绝对会有效。在过去物质匮乏的时候,心灵的问题还不是那么突出。现在物质发达以后,精神层面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这时候,佛教的方法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了。

六、智慧

佛教真正的核心,就在于智慧。佛教与其他任何宗教和学科的最大不同,或者可以说佛教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智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