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发菩提心的十大因缘 一

大安法师,发菩提心的十大因缘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请看文句:【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令正法得久住故。】

  好,先看这一段。从这段开始,就是这篇《劝发菩提心文》的正宗分,主要的内容在这个地方。就是发菩提心,有哪些因缘令行人把这个心发起来,所以就诠释发菩提心的十大因缘。“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首先赞叹菩提心是一切善中之王,前面也谈到了菩提心对修行佛法的重要意义。这里进一步地把它概述出来。这个菩提心,有世间的善法,像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四禅四定这些世间的善。有出世间的善,像四圣谛、十二因缘、菩萨的六度等等。在这所有的善中,菩提心是第一的。这个王有自在的意思,有领导的意思,有主宰的意思。它能够领导一切善法,能够超越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的利益,能够令行人证得大乘的涅槃。所以弥勒菩萨赞叹菩提心也说:“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它超出一切二乘,声闻缘觉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就像帝王,它在一切愿里面得到大自在,什么愿都能够满足。“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菩提心就像金刚,能够破碎一切法,而不被其它的法所摧毁。“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菩提心就像万病总持的阿伽陀药,令一切疾病远离,身心无有病苦,永远得到安稳。

  这些赞叹都是讲菩提心在一切善法当中的利益。如果是做善中王,我们也可以看到,发菩提心就是一切善法的总持。有一部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曾经问佛:菩萨修一法总持一切法,应该修什么。佛开示:修大悲悯心。如果一个菩萨修一法,专修大悲心,那一切佛法都了如指掌,都集中在一起了。我们的菩提心里面就含摄着大悲心。确实一个菩萨有大悲心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修善法就有一种自动性,而且就有一种很大的动力。由于对众生的大悲心,他就会去布施,给他快乐;由于他对众生有大悲心,他才会去持戒。因为跟众生同体,他不会去杀害他们,不会去偷他们的东西,不会去欺骗他们,他就会持戒。同样,有大悲心,他就能忍辱,众生对他打骂、诽谤,他不忍心去以牙还牙。所以大悲心能够含摄菩萨的六度,以及广开所有的菩萨万行。所以菩萨专修一法,就能够总持一切善法。

  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这个菩提心就是一切善中的王。这个菩提心也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我们讲众生内心具有三因佛性: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本具的,一定要借助一种缘,它才能够生发出来。佛种从缘生,菩提心就是佛的种子,一定要借助一种缘,它才能够发起。这个因缘很多,众生的根机不一样,宿世的善根不一样,种种的遇缘不一样,所以发起菩提心的缘千差万别。

  在所有的缘里面,这里概述了十种因缘。因是众生本具的菩提种子,缘就是外部的条件。内在的种子和外部的条件正好和合在一起,它就生起了一种现象,这个种子就起现行了。这里标出了十种,这十种具有着普遍的意义,而且标列里带有一种内在的钩锁关联、次第的关系。首先标出的是“念佛重恩故”。我们把这一念菩提心发起来,跟念佛的功德是一个甚深的因缘。我们为什么发菩提心要成佛,一定要了解成佛的功德是什么?我们发菩提心是个报恩的心,一定要理解佛对我们众生有否恩德,恩德在什么地方。所以前面五种都是谈报恩,由于报恩的心,把菩提心发起来。后面五种主要是从自己的生死之苦、内在的佛性、忏悔业障、求生净土、令正法久住这几方面把它展示出来。念佛对我们有重大的恩德,发起菩提心。佛对我们众生有恩德,是令我们也修行成佛。那修行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继而要念父母恩,发菩提心,报父母的恩。父母生育了我们的身体,师长给了我们法身慧命,所以念师长恩,发菩提心。那对于一个出家僧众来看,他能够安心办道,全赖这些施主给自己布施,四事供养,他才能安心办道。所以要念施主恩,故发菩提心。一切修行人都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网里面,所有众生都对我们有恩,我们要报答一切众生恩,故发菩提心。然后要思惟到在生死轮回里面,生死是大苦,要解决这样的苦难唯有发菩提心,所以念生死苦故,发菩提心。在生死轮转当中我们的佛性没有减少一点,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灵识,不让它再汩没在轮转的五欲六尘里面,所以为尊重己灵故,发菩提心。一个修行人在他修行反省的过程当中,知道自己多生多劫造作了诸多的恶业,所以不把恶业忏除,道业很难增上。所以为忏除业障故,发菩提心。对于末法众生,思惟在这个世间想忏除所有的业障不可能的,这个世间修行是进一退万,所以一定要发求生净土的心。为求生净土故,发菩提心。在这个末法的时代,一个对佛法僧三宝具有深切宗教情怀的人,他不忍看到佛法的衰微,要令佛的正法长久地在这个地球上,能够树立,能够弘扬,他发菩提心。所以这十种就构成了因果,钩锁关联的一个次第。现在我们一个一个的看。

请看文句:【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
  好,先看这一段。这是第一,念佛重恩发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对我们众生有深重的恩德,但这桩事情我们不知道。我们在这里无明厚重,迷惑颠倒。末法的众生都是不知恩、不报德的。我们读省庵大师这篇文稿,特别是谈到报恩的这些问题,真的我们会读得汗流浃背。我们不知道佛的恩,甚至连父母的恩德我们都很麻木,对众生的恩就更疏远。所以我们内心的菩提种子一直在那里冬眠,不能激活一点,真的是麻木不仁。当透过祖师从佛言祖语中说出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真的是觉得非常惭愧。你看释迦牟尼佛,我释迦如来,释迦如来是我的释迦如来,他跟我们是同体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来到这个三界火宅?就因他把我们看成是独生子女,他不忍我们在这里遭受剧苦,以他的大悲愿力惊入火宅之门来救我的,所以就叫我释迦如来。“如来”是佛的十种称号之一,谈到“如来”的时候,一定是包含着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佛、世尊这些功德在里面。 “如来” 这两个字,如就是真如的意思,成真如道,来成正觉。如是体,来是用。我们凡夫众生不能称为如来,我们是来而不如。是来到这个世间,但是不是从真如里面出来的呢?是业力牵引过来的,叫来而不如。那二乘的行人,证得阿罗汉、缘觉的,他是如而不来,他如如不动,断见思惑得偏正涅槃,但是他没有大悲心,他不来了。而这些因地的菩萨会来,以他的愿力来,他叫非如非来。他证到的“如”没有到究竟,但是证到了少分或多分。他也能够到这世间,以种种身份来救度我们。唯有佛是一如一来,他彻证真如,以大悲心过来,所以就叫“如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