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法师讲法系列之二—佛门仪规(2)

3、课诵内容:随僧众师父随念。参学《佛门早晚课诵》。 二、斋堂仪规: l、随门两边列入,坐下后清净无杂话。桌上两碗左碗为饭碗,右为菜碗,根据自己需要出碗接饭菜。 斋堂 :斋本意是过午不食,斋意义是清净,从

    3、课诵内容:随僧众师父随念。参学《佛门早晚课诵》。
二、斋堂仪规:
    l、随门两边列入,坐下后清净无杂话。桌上两碗左碗为饭碗,右为菜碗,根据自己需要出碗接饭菜。
    斋堂:斋本意是过午不食,斋意义是清净,从根本说是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便名为斋。
    2、拿碗筷的方式:
      A、碗——表龙珠、精华,如吾人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即所谓的摩尼珠。俗语云:“欲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
      B、手——谓之龙口含珠,左手四指捧碗底,大拇指扣碗边,犹如龙含珠;
      C、筷子——谓之凤点头。
    3、过堂:早餐在早课结束后,直接列队入斋堂;中午十点四十分在斋堂外列班,五十分左右入斋堂;早、午斋前随大众合掌念供养咒及出生,先供佛再施食给出生及饿鬼等群生,使能够同受甘露法味,脱离苦海,得到解脱。


                          (三)讲堂仪规
    闻法心态——只有殷重渴望的盆,才能装满智慧法音,开创自在人生。
    闻思修——专注的听、仔细的想,行我所知才能达到闻法的真义;
    听经——提前五分钟进入讲堂入座,迎请法师进堂时全体起立,合掌面向法师,待法师到位大众向法师问讯,法师落座后大众落座,以表示对法的敬重。落座后不向熟人打招呼,不起坐不定,如不能听完但向上行一合十,肃静退出。

 

一、个人礼仪
 (1)恭敬三宝
    1、礼佛:先合掌,直立合掌当胸如宝塔,脚尖距离前八后二寸左右,拜时先弯腰屈膝,靠近拜垫,头开始向下;右掌按在拜垫中央,次将左掌按拜垫左前方,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头贴着拜垫时,两掌同时翻起,掌心向上,意思是用手心接佛的双足,以示极度的尊敬,因头、双手、两膝住地拜佛,故名五体投地礼。
    起立时,两手掌掌心翻回向下,左手退半掌回到拜垫中央,把左手提起来合掌式回胸前,右掌按向拜垫,再两膝起立,右掌与左掌合。
    问讯:当腰弯至最低但不过膝盖时,大约45度弯腰,双手接弥陀印随胸下,起立时挺腰做毗卢遮那佛手印(两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互抱,食指及大拇指均各竖起相对),手印与眉齐高,不要点到额头,眼望向手印,不用垂头,然后放下双手、合掌。(附:合掌有两种:一种是实心,多见于密宗;一是空心如宝塔,多见于显宗)
    2、礼佛三义:
    A、折服骄慢心;《六祖坛经》云: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b、见贤思齐;
    c、忏除业障。
    经中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增福无量。”身体端正,心恭敬专注。身心统一的话,拜佛功德很大,又礼佛不是拜偶像、拜泥土,而是籍佛像来受摄自己的身心,使自己那杂乱、烦躁不安的心净下来,从而使身心得到轻安。(《法苑珠林》北魏宝藏法师七种礼佛与清凉国师十种礼佛实义)
   3、礼佛心念:
    第一拜:可以默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尊佛;
    第二拜:可以默
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第三拜:可以默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清净僧;
   (附:或专拜某一尊佛、菩萨时即念某一佛名或菩萨名)
   4、敬法:
    A、奉持经典:凡持经典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随意放
置或置于腋下,不可将经书卷之若筒,恭敬奉持方得其利;又佛经中含有无量义理,令人转凡成圣,为世出世间之法宝。所以若恭敬供养,必得其益。唐三藏玄奖大师当年为到天竺取经,立下誓言:宁去西土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怀着对法宝的无上敬意,最终取得藏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代宗师。
    B、诵念: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明了经义。尽量勿生杂念,清净受持,诵念之前,一般有香赞,称佛圣号,开经揭。通过唱赞能够使我们收摄身心。

    唐朝武则天当时有感于佛法的伟大和不可思义,感慨中说了四句揭: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后人把这四句话作为开经偈。
   5、敬僧:
    A、僧有五德:

   {l}发心离俗:指出家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菩提而为世间福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