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经第2-1集:退失智慧的邪行 主题:宝积经第2-1集 主讲人:普献法师 地点:晓光空佛院 今天开始讲《宝积经》的正宗分。 首先是讲到正说菩萨道,第二部分是讲兼说声闻道。在正说菩萨道里面,我们分成三个部分来谈,第一个是修广大的正行,就是广度面;第二个修学甚深的中观,这是深度,修学佛法从广修福德智慧,才能够达到修学甚深的中观,去观空,而证到空、无我的这种智慧。除了广度、深度以外,第三部分是讲到教化众生的事业,就是说我们信佛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引导众生走向善的光明,跟众生一起走向觉悟的道路。所以在正说菩萨道里面有这三大部分。 修广大正行里面,第一个要去辨明菩萨的形象。在辨明菩萨的形象之前,我们先讲到修广大正行里面,正行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第一个是谈到智慧的问题。经文怎么说呢?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 来听经闻法里面,当机众当中,为什么选这个大迦叶?因为大迦叶是领导结集经典的灵魂人物,他比较注重隐遁的声闻行,所以隐遁的、自了的这种色彩,在他的领导之下,这个结集的经典比较着重于个人生死的了脱。这部经以他做为一个当机众,也就是说明了声闻道的不圆满,所以以他做为一个代表。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世尊就喊一声说大迦叶,真正的修学佛法,戒、慧是最重要的,如果太执重于定,在修学很容易偏向于邪定或者是昧定,即使是正定也容易倾向于隐遁的、独善其身的这种解脱道。所以这部经以戒慧为基础,来讲到这个智慧啦。 【菩萨有四法,退失智慧。何谓为四?不尊重法,不敬法师。所受深法,秘不说尽。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憍慢自高,卑下他人。迦叶!是为菩萨四法,退失智慧。】 佛特别指名大迦叶,说菩萨的正行差别,来宣说失去智慧跟得到智慧的因缘是怎么样子的。所以我们说这部经是着重在戒慧的修学。一个修学菩萨道的人来讲的话,不是像我们一下子就是要入定的神通,不是这样子的。必须如《阿含经》所说的:先净其戒,直其见,然后具足三业,再修四念处。 菩萨有四法会退失智慧。退失有退失的因果,我们说这个因果分成两类:第一个叫做等流因果。什么叫做等流因果呢?譬如说我们喜欢静的人,他习惯了,就爱静而不喜欢动;喜欢过善的、好的、有意义的生活的人,他变成一种习惯了,他慢慢就变成一种习性;这就是等流因果。不但在今生,也会影响到来生,这个就叫做等流的因果。 还有一种叫做增上因果。譬如说布施,多布施的人自己生活改善,也改善别人的生活,这个就叫增上因果。当然如果是做恶的话,自己不好,别人也不好,这个也都叫做增上因果。障碍自己,也障碍别人,这个就叫做增上因果。 讲到这个因果,为什么会丧失智慧?有四个条件(四种邪行): 第一个是「不尊重法,不敬法师」。我们一般人最重视的就是个人的名誉啦,或者是利益啦,世俗来说就是着重在名利。所以佛经里面有一个名词「末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众生生命当中,最重的第一位就是财,然后色、名、食、睡,有了金银珠宝、有了娇妻美妾,还要山珍海味,还要好的名声,还要吃好的东西,还要享受。财、色、名、食、睡,我们得到以后,最后才想到生死的问题,把信佛学佛、让生命升华净化的这部分,把它摆在最后最后。 人生的定位着重在财色名食睡追求的时候,我们就叫做不尊重法。我们着重于个人的财富、名利、家庭、事业,把所有这些当做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不知道说怎么样提高我们生命的层次,净化我们的身心,净化我们的智慧,这个就叫做不敬重法,所以叫做末法。末法,就是把修身养性这些个问题当做不重要,把财富名利地位当做首位、最重要的,这个叫做不尊重法。对于宗教道德的这种修养,当做不是很重要的一回事,就叫做不尊重法。 不尊重法的结果,就是不敬法师。对宣扬宗教真理道德的人,我们也没有办法去尊重啦!这个就容易让我们退失了智慧。 在三皈依里面就有讲到:「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然后「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从这个地方我们了解现在信佛学佛的人,很喜欢一师一道,哪一个法师相貌庄严,音声洪亮,善巧譬喻,那么受到了尊重。如果这个法师的外表不怎么庄严,但是他所说的法是正法,我们往往也会因为对方的外表而加以轻慢,这个也是不尊重法、不敬法师。 或者是说,认为自己皈依师父所说的法是正确的,别的师父所说的法有问题,而不去真正的了解、尊重、接纳,那么这个也叫做不尊重法、不敬法师。所以古代的人告诉我们「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不要局限在一师一道,学无常师,所有持戒、弘扬正法的师父,不管是自己的皈依师或者不是自己的皈依师,我们都要尊重、尊敬,这样子才能得到智慧。否则的话,我们单从外表的形象,而断绝了自己亲近佛法的机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