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这就是佛法把这个世出世间的真相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佛今天来救度我们,就是给我们说出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开示我们这些真理,让我们能够觉悟,也就是我们今天能够断除这些烦恼、惑业,就能够了脱生死,离开了轮回。所以佛菩萨很慈悲,苦口婆心的来劝勉我们、来教导我们,我们要常常的来想一想,常常的来多思惟佛教导我们的这些道理,而且最重要的,要依教奉行。所以我们今天懂得了佛教给我们的这些『经法』,这个「经」就是经典,「法」就是方法。这个经典就是告诉我们整个宇宙事实的真相,这个方法就是教导我们如何离苦得乐,如何超越六道、圆成佛道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们能够完全接受,就是百分之百的接受过来,不但接受,而且把它保持,永远不要把它失掉,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佛教我们要「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要常常的忆念,常常的想念,这叫做『悉持思之,悉奉行之』。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真正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底下我们继续看,底下说: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 不但我们自己要能够依教奉行,而且要能够尽心尽力的去帮助别人。尤其我们自己的儿女,这个就是『卑』,我们的晚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这个就是『尊』。世间的男女,还有我们这些家亲眷属,这些朋友,我们都要转相的教诫。最重要就是把这个真正能够脱离生死轮回最好的念佛法门,来为他们说明,来给他们介绍,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功德利益。底下说: 【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这三句话讲得非常好,不但我们自己要修行,而且要把佛法真正的推荐给别人。而且这个推荐,不是只有言说,要有身教,也就是我们自己要做出一个最好的榜样,这样别人才有信心能够接受。所以根据经典的教诲,我们自己『自相约检』,「约」就是约束,「检」就是检点,尤其是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根据经典的教诲来约束我们,检点我们的身心。甚至於要跟大众能够和睦相处,这个地方说要『和顺』,「和」就是讲六和,「顺」就是恒顺众生。和顺不是以感情为基础,是要有智慧、要理智。所以叫做『义理』,这个很重要!我们恒顺众生要有理论做依据的,不是感情的。感情的,那就不得了了,你看众生如果去造杀盗淫妄,你也恒顺他,你也跟随他,那就不得了,这世界就大乱了。所以我们要知道,他是理性的,他是有智慧的,恒顺众生当中来启发对方、来转变对方,那才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顺从了。如果不能够令对方觉悟回头的,那就不能够恒顺。 底下说『欢乐慈孝』,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尤其做为一个菩萨,我们要真正做到「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就是菩萨会给人家带来欢乐,不会给人家带来压力,不会给人家造成痛苦,这才是真正的菩萨。所以「欢乐慈孝」。底下说: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这些经文都非常好,我们常常读诵,提醒我们自己。尤其我们常常也会犯过失,这是难免的,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要真正做到成圣成贤,那才不会有犯过失。那我们现在还凡夫,所以还是会有过失。但是最重要是「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改过自新。所以改过就是圣贤之道,人能够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在我们佛家讲,叫做开悟。所以开悟很简单,就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就是开悟。悟了以后,最要紧的就是要修行。修行修什么?修行就是改过,改过就是修行。所以知过就是开悟、就是觉悟。真实的功夫,就是能够把过失改过来,这就是真功夫。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听经,为什么要读经?就是因为自己的过失很多,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都不知道,常常读这些经书,听我们师父讲经,才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藉著圣贤的教诲来帮助我们开悟,这样慢慢就能够达到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底下说: 【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这是告诉我们,觉悟一定要快,改过要快,这是讲时效的。不能说,这个过失慢慢来,等个一、二年再说。那不行,这个就不是精进,这个过失不改,以后会很麻烦。所以『朝闻夕改』,早上听到了,晚上以前一定把它改过来。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 这就是我们要把这个经、把这个戒看得很重,因为这个经可以帮助我们开悟,这个戒可以帮助我们改过修行,没有这两样东西,我们永远就迷惑颠倒,永远都处在这个六道轮回当中,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出离。所以对於『经戒』,就像贫穷的人得到珍宝那样的可贵、那样的珍惜。底下说: 【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想它,知道过失,我将来不犯就好了。最重要是什么?『洒心』,「洒」就是洗刷,把它刷洗干净,清得干干净净的,把心里面的污秽、肮脏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烦恼妄想执著,把这些都把它洗干净,然后恢复到自己真正的清净心。『行』就是行为,我们身所造的杀盗淫,口所说的妄语、两舌,这些不善的行为,把它改过来,『易』就是把它改变,断恶修善之意。底下我们看到这两句话很重要: 【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所以一个人真正觉悟回头改过自新,佛菩萨、天地善神都会跟我们起感应作用,都会来护持,都会来帮助我们,叫『自然感降』。感应就现前、就降临。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很重要。底下这一段经文很重要,这就是说出了有求必应的道理、的真相。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这一句话是总说。『佛所行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佛陀教育所推行、所普及的这个处所,这个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推行的地方,有『国邑丘聚』,「国」就是国家,「邑」就是一个城市,「丘聚」就比较小,像一个村庄。意思就是大的是国家,小的是一个村庄,只要有佛教的教化、有佛教的弘扬,那这个地区蒙佛陀的教化、佛教的教育,就会得到一个教化的成果。师父给我们开示说,我们这个图文巴有十万人,如果这十万人里面有十个人真正修行,这个地方就没有灾难,这个地方就差不多是净土了。所以很重要!这就是古时候的教育跟现在的教育不太一样。你看我们佛家的教育它教我们什么?要能够提升我们自己的灵性。古圣先贤的教育,它教我们要变化气质、要希圣希贤,也就是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圣人、做贤人。我们佛法也就希望能够超凡入圣,这就叫做化,我们凡夫一变化就变成了圣人,这就是教学的目的。所以能够化恶为善,化凡为圣,化凶为吉,化祸为福,化暴力为祥和。你看统统可以感化,这就是我们佛法教育修学的目标。这么一来就能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