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法师文库 > 上人 >

上人讲演集二 正行与杂行(一)(4)

净土宗宗祖 再来看讲稿「宗祖善导祖师」。为什么冠上「宗祖」这二个字呢?中国净土宗自古到现在为止,共推崇十三位祖师,善导祖师被尊为第二位祖师。这十三位祖师本身是专修这个法门,同时也使很多众生依循着他来学

净土宗宗祖

       再来看讲稿「宗祖善导祖师」。为什么冠上「宗祖」这二个字呢?中国净土宗自古到现在为止,共推崇十三位祖师,善导祖师被尊为第二位祖师。这十三位祖师本身是专修这个法门,同时也使很多众生依循着他来学这个法门,也就是以这个法门来利益广大的众生;但除被推举的条件,就是他们对于净土法门有很大的贡献,也就是说自己修净土,有德行,对净土法门有贡献。但其实仅仅以上述的条件为标准,是不够严谨的,因为被推为一宗的祖师,必须他此之外,必须是他本身有著作,而且这个著作完全是依据这个法门,不偏不倚,纯纯粹粹是依据这个法门的核心,同时是发前人所未发,这样才有资格被推为祖师。

       在十三位祖师当中,其实只有善导祖师达到这个条件标准。因为善导祖师他本身专修净土,同时他的教化非常的广远,在当时由于善导祖师提倡念佛往生,使得长安城充满念佛声,甚至卖肉的生意萧条,可见善导祖师自修化他,自信教人信的深广。

       而且善导祖师对这个法门有「五部九卷」的著作,这五部九卷都是纯粹依据净土的经典,尤其是依据弥陀根本的愿心──第十八愿开展出来的;而所开展的,真的是发前人所未发,将净土的教理,有系统的组织起来,使净土宗教理能够系统化、逻辑化,也使得后来的人可以依据他的教理去创建一个宗派。所以我们不将善导祖师与其它的祖师相提并论,我们所谓的净土宗,跟一般的净土宗不一样,我们只以善导祖师作为我们这一宗的「宗祖」,也就是一宗的开宗祖师,底下的祖师则称为列祖。

净土宗三流

       自古以来研究净土教理,都认为净土宗有三流,就是「慧远流」、「善导流」与「慈愍流」,也就是这三派在弘扬三种不同的净土教理,我们这一流就是善导流。其实严格来讲,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乃至净土法门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三流,如果有,也只有善导流,而且完完全全的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净土宗主要的思想。

       「慧远流」,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江西省庐山创建白莲社,慧远大师是一位很有智慧、学问和德行的高僧,当时有一百多位名士(指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跟随慧远大师修行。但是慧远大师对净土的教理没有著作流传下来,而他所修的不是依据阿弥陀佛「专称佛名」的本愿,也不是纯粹依据净土法门的正依经论。他修持所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所修的是入定见佛,从法门来讲,不是依据纯粹净土经典的法门;从根机来讲,也不是完全适合普遍的根机。我们如果依慧远流作为修习的依据,那就没有希望了;依般舟三昧的方法来修行,不只没有普遍性,即使是高僧大德也很不容易──当然如果是善导祖师就有可能,他二十几岁就证入三昧了,可是像善导祖师这样的人物,即使是高僧大德中都很少见,更何况是我们这样平凡庸碌的凡夫呢?所以我们不依据慧远流为我们的传承。

       我们也不依「慈愍流」,不以慈愍大师为我们的祖师。因为慈愍流的修行方法是融合性的,融合禅、教、戒律,不是纯粹「专称弥陀佛名」,不纯粹我们也修不起来,既不应机也不契法。

       唯有善导祖师是纯粹依据净土的经典,契法契机,只要称名必定往生。契法是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这个法,契机是普遍的众生都能够往生。

善导祖师《观经疏》

       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善导祖师是我们这一宗的开宗祖师。再者,《观经疏》是善导祖师请佛来指导、加持、印证所写的,其它大师所写的就天差地别了。善导祖师之所以会写这部《观经疏》是有因缘的,也就是当时几乎学佛的人无不研究《观无量寿经》,并依《观无量寿经》修行,因此很多地方都在讲说《观无量寿经》。当时也有几位有名的高僧批注《观无量寿经》,最有名的是当时净影寺的慧远大师──这位大师跟刚才所讲的庐山慧远不同人,以及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三论宗的吉藏大师,他们都强调禅坐、入定观想,因此都很重视《观无量寿经》,为这部《观无量寿经》写批注,但是他们所写的都是以自己的立场,而不是以弥陀的立场来批注。

       善导祖师觉得依他们的批注只能适合类似他们几位高僧大德的根机,而不能适合普遍的芸芸众生;而最根本的是不契法,不是根据弥陀的愿心,也没有完全根据释迦牟尼佛当初所说的《观经》的本怀。也由于这几位大师的《观经》批注有偏颇,使得当时净土法门的弘扬受到很大的障碍,学佛的人只要听到他们的言论往往就退失了念佛往生的道心,所以善导祖师非常感慨而急迫的写这部《观经疏》,目的就是要显扬释迦牟尼佛的本怀,显扬阿弥陀佛的本愿,同时也要纠正以前三人所写有关《观经》批注上的错误。

       善导祖师的《观无量寿经疏》总共分为四卷,所以也称为《四帖疏》,四卷是〈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跟〈散善义〉,我们今天所讲的「正行与杂行」是在〈散善义〉里面开头的一段文。「就行立信」,行是往生净土之行,也就是往生净土的方法;「就行立信」是以往生的方法建立我们的信心,说明往生净土之行有「正行」与「杂行」。往生净土是我们的目标,往生净土之行是往生方法,所以是「目标跟方法」。这一段文的解释在《善导祖师全集》第七百二十四页,只要大家利用时间阅读,对这张讲稿的内容就会很清楚的了解;所以希望大家拿这张讲稿,再去看刚刚书上的内容。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二○○四.三.十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