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先生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算是认真用功,每天依照功过格做反省的功夫,于是觉得与从前不一样。从前每天悠悠放任过日子,现在感觉自己战战兢兢,时时刻刻有警惕的念头,唯恐起恶念、说错话、做错事,得罪天地鬼神,有一点不同的气象。从前遇到有人憎恨、讨厌、毁谤,他不会轻易饶人,决定要报复。现在他不报复,心平了,心量慢慢拓开,能够“恬然容受”,包容别人,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
我们也要常常勘验自己,我今天有没有空过?如果功夫不得力,这一天就空过了。谚语说:“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一去不复回。无论世法、佛法,真正成功的人,都会珍惜光阴,天天求精进,一天都不空过。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了凡先生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三十六岁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孔先生算他应该考第三名,但是他却考了第一名,这是孔先生为他算的命第一次不应验,这也是修持功夫改变了他的命运。同一年秋天考中举人,他命里没有举人,这是改造命运非常明显的应验。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他自己反省,虽然断恶修善,但是做得不纯,还夹杂著私心,检讨自己的行为,过误还很多。这是说他知道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可是做得不够,没有尽心。 大凡改过自新,总是开始发心勇猛,时间久了就慢慢松散了,这是人的通病。了凡先生也是如此,第一年勇猛精进,以后也退步了。虽然退步,他还有警觉心,常常提醒自己努力,所以进步得很缓慢。初发心修学,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且是每一个修行者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不要灰心害怕,在缓慢当中也要求进步;虽然进得不多,只要有进步就好。否则,不进则退。 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己巳”是了凡先生三十五岁。他从遇到云谷大师之后,就发愿断恶修善。发愿做三千桩善事,整整十年(从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才完成。由此可知,三千善事是多么难行!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希望自己能比他更勇猛,至少一天做一桩善事,能够做两、三桩就更好,天天不要间断,效果决定超过了凡先生。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因为他在外面服务,曾经一度在李渐庵的军中办事,跟著军队到处行军,没有机会回向。庚辰年,了凡先生四十六岁,他从南方回来,请性空、慧空两位法师在东塔禅堂回向。遂又发愿“许行三千善事”,到第二年(辛巳年),即了凡先生四十七岁,生第一个儿子天启。因为断恶修善有这么好的效果,信心就增长,行善愈恳切。换言之,断恶修善愈来愈顺利,效验也愈来愈显著。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 他每天修持还是用功过格,但是他的太太不认识字,也不会写字,所以每做一件好事,她就用鹅毛管沾朱砂,在日历上印一个红圈,用这个方法来记录。 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 譬如,布施饮食给贫苦的人。每天去市场买菜,看到很活泼有生气的动物,就随缘买一点放生。放生是机缘,不要特意去买,看它确实能活命,就买来放生;若是不能活命,就不必买了。他做得很认真,很如法,所以“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可见得他愈做愈顺利。从庚辰年发愿到癸未年,前后四年,三千桩善事就完成了,然后请法师在家里诵经回向。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坐堂”,上班办公。同年九月十三日,他又起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经四年,至丙戌年,了凡先生五十二岁,果然登第中进士,朝廷分派他到宝坻县当知县,任职七年(一五八六年至一五九二年)。 上任之后,了凡先生做得确实很认真、很如法,他准备一本空格册子,题名为“治心篇”,用来对治心中的恶念。每天一早随从就把治心篇交给办公室的人员,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让他将每天所做的善恶全数记录。并且每天晚上仿效赵阅道(宋仁宗时的御史,为人公正无私,时称“铁面御史”),在庭院设一香案,将自己一天所做的善恶写成疏文,向上天祈祷报告。 由此可知,这个人大公无私,绝不隐讳自己的过失,他用这个方法断恶修善。因此,若是见不得人的事,不敢向上天说的事,他决定不敢做。不但不敢做,连念头都不敢生。因此,他到晚年断恶修善的效果愈来愈殊胜。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县衙”,今之县政府。天启的母亲看到县衙内没有什么善事可做,于是很忧愁的说:“从前我在家常常与街坊邻里走动,做善事容易。现在你做了官,我走到哪里都有人接待,反而做善的机会少了。你现在许做一万桩善事,到何时才能圆满?”了凡先生听了这些话也很懊恼。结果他晚上梦到一位神人,他就向天神说:“我许做一万桩善事,恐怕很难满愿。”神人告诉他:“你减粮一事,使你的善愿已经圆满。”这是他真诚行善的感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