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惟觉长老: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2)

又如: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提出佛法“敬、慈、和、真”的精神,做为维系伦理秩序的方针,也是中台山僧团规约之总纲。上、下、人、事,已包罗世出世间日常生活之所有层面。对

  又如: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提出佛法“敬、慈、和、真”的精神,做为维系伦理秩序的方针,也是中台山僧团规约之总纲。上、下、人、事,已包罗世出世间日常生活之所有层面。对上以敬,以恭敬心除去我慢;对下以慈,以慈悲心去除嗔恚;对人以和,以和合心去除粗暴;对事以真,以真诚心去除虚伪。以此做人、做事,僧团和敬,不但能成就个人之道业,更能齐心协力弘扬佛法、广设道场、广行菩萨大道。


 

环顾世界局势,为了实现佛教和平的理想,我们必须担负起种种净化社会的责任,大体而言,目前人类社会的问题与冲突,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人类与自然界的冲突:我们必须了解,在现代,任何一个问题事件,已经不能单独地、孤立地来处理。例如:人类的生存必须依赖自然环境。而吊诡的是,随著自然环境的巨变而与之俱来的威胁,却是人类社会运作不当所造成的后果。换句话说,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之自然环境,造成自然环境巨变者,正是人类自己。什么是自然环境的巨变呢?例如:热带雨林过度砍伐、地球能源逐渐枯竭、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造成全球温室效应,使得气温普遍升高,气候反常,山洪、土石流频繁发生,水旱、天灾年年加剧……等等。举凡环境污染、资源不足、灾难频仍、疾病爆发等等,都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造成社会资源竞争、环境失调、人心惶恐,诸如此类历历显示出:自然环境的巨变,带给人类社会空前未有的威胁和灾难。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现在母亲生病了,孩子也成了受害者,不仅是孩子,乃至于人类的后代子孙,都可能因为我们这一代对地球资源的豪夺掠取,将面临无法弥补的危机。

  第二、人类社会彼此间的冲突:社会是由众人组合成的群体,小至家庭、公司、学校、政府机关,大至国家、民族,都是社会的表现。现代人生活步调紧张、充满竞争,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稍不谨慎,便容易产生隔阂、摩擦、争夺,甚至武力相向。人类所享有的资源本来有限,但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之下,各种社会压力随之而来,如:离婚率高升、单亲家庭普遍、贫富悬殊、高犯罪率、社会伦理风气败坏、教育就业问题丛生等困境。荀子云:“盛世重义,乱世重利。”无论是社团或国家,掌舵领导者之知见言行,决乎团体之生存兴衰。昔日孟子对梁惠王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茍有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诚然,若以一己、一家、一国之私,掠夺他人之资源,自私自利的追寻是永无止尽的,尤有甚者,因社会与社会之间的误解,还可能产生群族分裂、种族冲突、宗教意识仇恨以及恐怖主义、战争的威胁。因此,妄想以和平为口号,粉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必然导致世界混乱、引爆世界大战,如此要想达到真正的和平,无有是处。

  第三、人类自身之尊严与价值冲突问题:团体社会是由众多个人所组合而成的,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必定建基于良善的个人;反之,若个人的生命价值观不正确,这些偏执的个体所组成的社会,必将产生种种困境。因此,社会问题的产生,在许多层面与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观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想要拥有完美的生命,一方面除了需要维持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之外,另一方面更需要足以提升人性的精神生活。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物质主义不断地扩展、膨胀,个人安身立命的价值观,已受到相当的扭曲。对于精神生活的漠视与无知,造成现代人产生种种价值观的偏差,自我人格的迷失、人性理想的失落,导致各种精神文明病,如:焦虑、无聊、自杀、忧郁症的普遍。人性物化、商品化的结果,生活空虚,漫无目标,于是不断地向外追求享受刺激,只成为个人生命历程的一段幻梦。《大智度论》曰:“利养如贼,坏功德本。”名闻利养,易生贪染,染著既生,难得自在。在这个科技与道德伦理竞赛的现代社会中,网络建构起虚拟的世界,个人的精神价值观逐渐模糊、逐渐迷失、逐渐衰败中,这是个人存在的危机,更是整体社会发展的一大隐忧。

  面对当前社会所遭受的困境,种种武力、霸权、战争的威胁,可说是二次大战余波荡漾延续至今,亦可说是第三次大战滥觞蓄势,一触即发。我们应该建立“解决社会的问题与冲突,是佛教徒的责任”这种观念,进而发起大慈悲心,负荷起安定社会、净化人心的使命。而这次坛论所提出的主题──“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便可以针对以上三种问题提供一套解决的方法。

  首先,以清净心宣扬“心净国土净”的理念,负起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责任,进而消弭生态危机所产生的问题。“心净国土净”的理念,源自于《维摩诘经》中所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主旨说明:外在的世界好坏与心灵的品质优劣,具有一定的相应程度。根本来说,人类居住的环境,是人类心灵环境的投影,而这一点正是目前地球生态环境的症结所在。由于人类社会过度的物质需求,对大自然贪求趋于极端,使得大自然反扑于人类社会,这种恶性循环源自于人类过度的“贪心”。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真正有效地解决因自然资源枯竭所造成的问题,必须从人的本心做起,才能转贪心为利他关怀心,而“心净国土净”的理念,便能给予现代人一条明确的解决之道。《圆觉经》云:“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佛教主张,人心之所以染污、不清净,原因之一就是过度追求物质的享受,一旦心役于物,便被种种贪欲烦恼蒙蔽,自然无法保持清净的心灵,所谓“嗜欲深者机浅”就是这个道理;反之,若能保持简朴、节制、惜福修福的生活,从自心清净开始,由内而外,外在的国土世界,才能得到清净。如此一来,大自然的资源得以永续长存,人类社会便能永续发展。因此,若能广为宣扬佛教“心净国土净”的理念,普遍形成共识,相信必定能为人类社会开创美好的未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