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菩提心总摄空性慧与大悲心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洛桑吉美:
  以前粗读过《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对于月称师第一颂(“声闻”至“大悲心”,法尊法师译文,8句),读宗大师的解释,对于三因深意和关系,不甚明了。见赵叔论及菩提心因,故再次求教。能否请赵叔略讲?是不是三因(大悲心生余二因)中菩提心总摄悲慧呢?

  zf: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乃宗大师的重要著作,殊胜的格鲁教法在下没有系统学过,有机会您最好请教格鲁的大德。以下是自己的一点粗浅理解。论中说:
  ──────────────────────────
  丁三 明彼亦是菩萨余二因之根本
  三因中以大悲为主。由大悲心亦是菩提心与无二智之根本。为显此故,说【悲性】等一颂。大悲心于丰盛广大之佛果,为初生要因,如种子。中间令增长,如水润。后为众生常时受用之处,如果成熟。故我月称,于声闻独觉诸佛菩萨及余二因之先,或造论之首,先赞大悲心。此非入后文方赞,即此所说于生佛果初中后等即是赞叹也。性者,显佛果三位中之心要,唯一大悲。不如外谷初中后三位之要因别有三事,为最初宗要如种子者。谓具大悲心者,见有情受诸苦恼,为欲救一切苦有情故。便缘所为事而发心曰:【我当度此一切有情出生死苦,令成佛道】。又见要自成佛道,乃能满彼愿。故复缘菩提而发心言:【我为利益诸有情故,愿当证得无上菩提】。又见不修无二慧所摄施等诸行,则彼誓愿终不能成办。乃进修智慧等行。是故大悲心为一切佛法种子。《宝鬘论》依此义云:【若大乘经说大悲为前导,诸行无垢智,有智谁谤彼】。此说大悲为前导,菩提心所引诸行,与离二边无垢净智。此三行摄一切大乘义尽。
  为中间要因如水润者,谓大悲种子发生菩提心芽已,若不时以大悲水灌溉之,则必不能修习二种广大成佛资粮。定当现证声闻独觉涅槃。若以悲水时加灌溉,则必不尔。 
  为末后重要如成熟者。谓成佛已,设离大悲心,则必不能尽未来际为诸有情作受用因。亦不能令声闻独觉菩萨圣众展转增上。若于果位有大悲相续者,则一切皆成。
  如是解释悲性等四句之义。应知即是显示,乐大乘者应先令心随大悲转。次依大悲,至诚引发众相圆满大菩提心,既发心已则学菩萨诸行,尤应彻了甚深正见。
  ──────────────────────────
  从大师的言教中我们可以得出:   
    一、菩萨因见众生苦,而起大悲,欲拔济众生出苦海,成就佛道。因此大悲是大乘道的基础。
  二、要完成救度众生的目标,就必须具有种种智慧、种种方便、种种神力,只有如来圆满了这一切功德,因此发心成佛。
  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在本论疏中,如果是为了其他目的要成佛,则不入菩提心之列,因为没有大悲的基础。但在有的经典中,行人只要发心成佛就归为发菩提心,将来毕竟成佛。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之魔王,发菩提心的目的竟是为了众魔女退失菩提心,但如来仍为魔王授记,以此因缘将来成佛。
  三、发菩提心后,菩萨发现若不修持般若摄持的诸行,便无法积累成佛的资粮,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利益众生的理想,因此菩萨修学般若。

  回到仁兄的问题:是不是三因中菩提心总摄悲慧呢?
  在下认为,本论疏中的菩提心(我为利益诸有情故,愿当证得无上菩提)的本质是“愿”。在修空慧以前,此愿是与我、人、众生、寿者共存,这时菩提心中并不包括智慧;但当此心被般若净化后,虽无我、人、众生、寿者,利生之菩提愿照样坚固,此时也可以说菩提心中包含了空慧。
  至于悲,从来就没与本论中的菩提心分开过。

  洛桑吉美:
  拜谢赵叔讲解。
  中观论归敬颂,以说缘起赞佛,入中论归敬颂以大悲心赞佛因。想想,真是微妙。
  谢谢赵叔您慈悲开示!这些疑问积累很久了。主要是觉得如果没有一些基础性的空性见(无二慧,下文解说是因地的慧,不是能所无二等慧),好像发不了大悲心?经过您解说,看来还是可以的。也谢您顺带讲解了发菩提心不同的因相。

  zf:
  “这些疑问积累很久了。主要是觉得如果没有一些基础性的空性见(无二慧,下文解说是因地的慧,不是能所无二等慧),好像发不了大悲心?”
  ──从菩提心七支修法上看,大悲心可以从知恩、报恩心修起。空慧并不是生起悲心的不共因。
  《普贤行愿品》中“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的开示也说明,生起大悲的原因是众生之苦。
  大悲心的生起虽然可以不靠空慧,但大悲心的实践(即菩萨行)若离开般若的护持却难以深入和持久。《摩诃般若经》对此有详细的开示。

编辑:小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