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礼仪基本特征概观(2)

1、围绕着学佛这一目标,淡化了在家与出家的界限 大乘佛教有一部流传较广、文学价值较高、大乘思想阐述较为深刻的经典——《维摩诘经》。这部经典的主要人物叫维摩诘,他是佛陀时代吠舍离城的一位离车族长老,生活

1、围绕着学佛这一目标,淡化了在家与出家的界限

大乘佛教有一部流传较广、文学价值较高、大乘思想阐述较为深刻的经典——《维摩诘经》。这部经典的主要人物叫维摩诘,他是佛陀时代吠舍离城的一位离车族长老,生活非常世俗化,甚至沉溺于终日游逛声色场所,然而他却是一位很好的菩萨,他平时的言行纯粹是一种教化手段,他们混迹于世俗人群,目的是为了教化他们认识到自己耽于享乐的危害和无常,因而他很能够受人们的尊敬和拥护,他的谈话风趣幽默,看似不着边际、荒谬无稽,但却蕴含深刻的佛教哲理。

有一天,维摩诘生了病,恰巧佛陀带了一批徒众驻扎在吠舍离城的罨罗园,听到这个消息,佛陀希望能派一位比丘前往问候。他要求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阿难和许多其他人去一趟,可是大家都推辞不去,因为他们都领教过维摩诘雄辩的水平,他们曾经被维摩诘问得有口难辩、无言以对,觉得很丢面子。最后还是以智慧第一著称的文殊师利菩萨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于是许多比丘、菩萨、天神,簇拥着文殊师利菩萨来到了维摩诘的住所,进门一看,发现房间里空无一物,感到非常惊奇,尽管房间很小,只有一丈见方(寺院中方丈的来历即源于此),甚至连一张椅子都没有,可维摩诘还是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文殊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维摩诘告诉他,自己生病是因为众生都有病,只要众生还有烦恼和执著,那么他的病就好不了,众生的问题解决了,他的病自然就好了。谈话就从这里开始,接下来的对话非常精彩,在幽默风趣的谈话中折射出丰富的中观派哲学思想。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整个故事中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问了一些在大乘人看来非常愚蠢可笑的问题,并且抱怨没有座位给客人坐、招待客人的食物太少等等,在场的天女还表演了一套神奇的魔术来戏弄他,见她具有如此神通,舍利弗问她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神通来改变自己的性别(从戒利中的“八敬法”可以想象男性往往比女性具有优越感),天女回答得非常巧妙,说自己从未发现男性与女性有什么区别,象一切法一样,性别也只是一种表象,是虚幻不实的,所以根本谈不上改变的问题。为了惩罚一下舍利弗歧视女性的言论,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天女用神通把舍利弗变成了一妇女,而将自己变成了舍利弗,并反过来问舍利弗为什么不改变他的女性性别,在作了一番精彩的讲演后,恢复了舍利弗原来的身份,并且告诉他,就真谛而言,男性的舍利弗与女性的舍利弗没有什么两样,根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类似的故事情节在《维摩诘经》中都是用来表达以维摩诘为代表的在家身份的大乘菩萨们超越于那些以舍利弗为代表的出家身份的小乘罗汉们的思想境界。在他们看来,身份只是一种表象,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理解和运用佛法。

2、佛陀被神格化,说法场景富丽堂皇,听众队伍庞大,具有浓郁的戏剧色彩

在大乘经典中出现得比较早的一部经典——《妙法莲华经》中,主体部分差不多完全是在描写诸佛菩萨和他们的世界,以及他们作出的种种奇迹,他们能够带动全宇宙发光、转变,无数的佛陀从远古的过去世带着满身的光环出现在说法现场,显然,这是在为释迦牟尼佛宣说无上甚深微妙大法而烘托气氛。正式说法之前,佛陀首先告诉与会徒众,他一直未曾说过真实的法,因为它太难懂,而且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甚至伤害,过去所说的法都是在不了义(不彻底)的层次上说的。尽管听众一再要求他把真实了义(彻底)的法告诉大家,但是佛陀还是觉得很犹豫,因为这对于在场的某些根机较浅的僧尼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有可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在佛陀的再三暗示下,三千多名对不了义法深信不疑的人退席了,于是非曲直佛陀开始为留下来的那些无畏者讲解至高无上的了义佛法……。关于自己这个世界的真实身份,释迦牟尼郑重宣布,自己不是在菩提伽耶成佛的,而是在千百万年以前。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如来早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它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没有轮回、没有涅槃的。如来之所以演示涅槃,并非实际入灭,而是为了教化众生。如来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至少还数百万年之久,度化众生的伟大事业远没有结束。

3、教理与当时的政治及人文思想结合得比较紧密,佛教礼仪中增加了不少“外道”(非佛教的宗教派别)的内容。

这一特点集中反映在较晚于上述两部经典出的《金光明经》中。这部经典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了大批婆罗门教传统的天神和天女,她们以佛教徒的身份与佛陀交谈。佛陀对四大天王详细论述了地上君王的职责,当然也包括弘扬佛法的职责。在谈到传播和弘扬这部经典时,有三 著名的天女表示了她们的决心。辩才天女愿意帮助所有学习这部经的人提高他们的悟性和记忆力,并且嘱咐那些奉持者,如果星宿不利遇见病痛,可以拿三十二种草药煎汤,用来举行一种奇怪的沐浴仪式,同时念诵巫术咒语,这些观念(占星、巫术、咒语)显然是进入佛教传统的新鲜的移植品,在当时多民族的贵霜王朝时期,其主要的意识形态来源于各种不同的流行习俗,佛教生活在那个时代,自然免不了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另一位著名的天女叫吉祥天女,她答应以食物、衣服、黄金、白银及各种珠宝来实际帮助那些传播该经的人。而地母神则表示自己将永远尊奉这部经,无论在哪里听到这部经,她都会增加土地的汁液,直到四海的大地变得更肥沃更美丽,使一切众生获得丰富的食物和饮料,并因此而得到长寿、强壮、聪明、漂亮。

密教是大乘佛教末期,佛教中的真常唯心思想与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派别相糅合的产物。该派的特点是极重礼仪和咒术的力量,强调与佛法身的合一是所有佛法修行的终极目标,为此修道者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周围所施设、形象所设计都要服从这一目标的需要,一切言行都必须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因此密教的礼仪在整个印度佛教中是最烦琐的阶段。祭祀、灌顶、无上瑜伽、曼陀罗、持咒(真言)等内容构成了密教礼仪的基本形式。

(三)、情景交融,有声有色

佛教的教化对象是一切有情众生,因而情感在佛教弘传过程中历来是受到重视的。在佛教礼仪中,情一直贯穿始终。礼拜是情,浴佛是情,招请是情,荐亡是情,迎来送往也是情。一切从情字出发,一切又以情字结束。情是内在的,而景是外在的,礼仪尤其是大型法会,一定要有可看性,因而景致又显得非常重要。佛教礼仪中,诸如各种坛场的布置、水陆送圣、浴佛仪式等,都有着美妙的景致,丝毫不亚于戏剧的效果。且法会举行中,梵呗声声、钟鼓阵阵、供物丰厚、僧相庄严,可谓情景交融、声色俱佳,教化效果可想而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