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出离·禅修·禅悦(3)

隐栖在天台山中清修几十年的寒山禅师,写了很多表现修行人法喜充满的诗作。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台湾著名学者陈慧剑在《寒

隐栖在天台山中清修几十年的寒山禅师,写了很多表现修行人法喜充满的诗作。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台湾著名学者陈慧剑在《寒山子研究》中赞叹此诗:“美得象仙境,静得象永恒,幽得象古庙,荒得象沙漠。”寒山的古道,幽静而深远,路旁清泠溪涧的流水声也显得更寂寥;林间群鸟婉啭的鸣啼,更衬托出山间的寂静;远离尘俗隐居山中修道的禅师,身心是那么地清凉自在,无有烦恼挂碍;春风秋月,夏花冬雪,岁月的更替,在超然世外、了悟物我一如、心静如水的禅师看来,无不是悟道的契机,与永恒的佛性真如的清净显现。在寒山禅师优美的诗笔下,禅悦之境是那么地妙趣盎然,充满生机,包罗万象,而又浑然美丽:“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众星罗列夜深明,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石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闲游华顶上,日朗昼光辉。回顾晴空里,白云同鹤飞。”禅师的心地一尘不染,明净清静,一如天空中圆满光明、朗照万物的秋月,和清澈晶莹的碧潭;心性的空明自在,无边无际,无相无著,实非世间之物所能比拟,而禅境的美妙与空灵,也不是世间语言所能述说的。

如宋朝此庵宗净禅师诗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扁界春。”禅修者应当无所住而生其心,远离妄想执著,就如同清澈的溪涧水奔流下山,和飘浮的白云回归山洞那样地自然任运,无执无碍;人生在世,若能不为尘俗欲望牵累,也象浮云流水那样随缘自在,清净自然,那就如同铁树开花一般珍贵稀有;而在这样身心清净安祥的修道者心中,世界也会如同美妙的春天一般风光无限。就如同宋朝著名高僧黄龙慧开禅师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天百花在山野烂漫竞放,夏日有习习凉风,秋季的月光皎洁如水,冬天可欣赏漫天飞舞的晶莹的雪花;如果心中没有烦恼挂碍,那么天天都是好天,日日都是好日,我们原本都可以如此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世间不少人也是身心苦苦向外驰求,希望能在身外的物境中寻找到永恒的幸福和安乐,然而往往是徒劳而已;而一旦人们知道返观自性,明了自心本地风光,自心中本具的恒沙福德智慧,会让禅修之人体悟到无尽的禅悦法喜。正如南宋梅花尼《悟道诗》所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人尽日寻找春光,芒鞋踏遍了山岭间的白云,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归来之时笑拈盛开的清香梅花而嗅,才悟道原来春天在枝头已盎然十分了。如民国时期律宗高僧弘一法师诗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就如同道德高尚的君子,其交谊高雅纯洁如同清淡的净水;我们的自心真如本性,无相无著,如果执著于事相而孜孜以求,那么是咫尺千里,越求离得越远了;而一旦我们尽弃机心营谋,随缘任运自然,则可以领略到难以言传的美妙的本地风光和“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安祥和喜悦。

在当代社会,金钱和物欲享受成为越来越多人终生奋斗和追逐的目标,千千万万的人有如过江之鲫,不顾一切的涌向财富之门。诗僧们淡泊清静,法喜充满的美妙吟唱,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无限宽广的人生境界,也给现代人日益干涸的心灵荒漠带来了丝丝甘露妙雨。(信息来源:摘自《觉群》)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