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禅学气论(2)

大乘如来藏系的经典和依此而成立的汉传圆教诸宗,以如来藏或众生本具自性清净心(真心、心真如)为四大等 一切色法、心法的体性。《楞严经》云:“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又专

大乘如来藏系的经典和依此而成立的汉传圆教诸宗,以如来藏或众生本具自性清净心(真心、心真如)为四大等 一切色法、心法的体性。《楞严经》云:“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又专论风大说:“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所知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意谓如来藏心本具风大,其性本空故,超越时空、生灭,周遍宇宙,名曰“真风”。此风随众生心行、业感的不同,而现为各自所禀所见的内外风大之相,表现为其气功、禅定的素质、层次、修定因缘、气功功能态、对气的敏感程度等,千差万别。然本具自性清净心所蕴真风的潜能,无穷无尽,不可思议,包含一切层次的气、一切气功功能态、一切神通异能。若能明心见性,定于自性清净心而不动,则本具气功潜能及其它潜能,皆得自然开发、显现,如佛菩萨圣众,“心能转物”(《楞严经》)表现出对气、对物的极大自由。因此,直见本性、顿契真如的南宗禅、天台圆顿止观等,便成了最上乘禅门。

从风不离心、唯心唯识的立场出发,大小乘禅法,皆主要着眼于调心、锻炼意念,只论心的自主性,不大谈气的效用,不专意炼气。对坐禅中内气所生禅触、幻觉等,皆处以般若一诀,不追求,不执实,不理不管,观其性空、唯心所现。整个大小乘禅学,可以说较疏于论气,确有一些道教人士所批评的“修性不修命”的倾向。但正如不少道教内丹家所说,性命不二,性主命从,命在性中,故心、性若了,命、气问题自然解决,非必专意去修命才可以了命。不在主导的、本质的心性上下功夫,而舍本逐末,斤斤计执于炼气,追求气的效应,难以进入禅定、气功的上乘境界。先天气者,无念始生,执于气之一念,反而障碍先天气的生发。更不用说执气为实,为所知障,障碍实证真如、不得明心见性了。

密乘气论

密乘从大乘如来藏系哲学出发,重在于真心所具妙有一面建立瑜伽理法,并受印度教曼陀罗、诃陀、呾特罗瑜伽的影响。对风大、气比显教重视。后期流行的无上瑜伽密,较下三部密法更重气,有一套独特的气论。

早期的下三部密法,以五大表如来所证、众生本具的五智,含有五大为智慧体性的思想。日本空海大师据此立“六大缘起”说,谓六大为法界体性,能造如来五智三身、四种净土及众生种种身土,众生身与如来身六大无别。六大概括为色、心二法,两者互依,圆融无碍。《即身成佛义》云:“四大等不离心大,心色虽异,其性则同。色即心,心即色,无障无碍。”这与大乘圆教的心色不二论基本一致。

无上瑜伽引入了印度传统的“蒲拉那”,近世多译为气。人身所有气,《金刚 鬘续》列有108种,重要者为根本气与支分气各五种。根本气五种是:

持命气(prana)又称“命根气”,为人生命之本,能生自我执着,以空大为体,蓝色,住于脐下四指三脉会合处,当于道教内丹学所说先天真阳之气。此气若稍错乱,令人昏迷、疯颠乃至死亡。

下行气(Apana),起排浊摄精的作用,以地大为体。黄色,住于脐下的海螺脉部位,若错乱能致下半身病。

上行气(Udana),维持饮食、言语等上半身的机能 ,以火大为体,红色,住于喉间。若错乱能生上半身病。

平住气(Samana),主消化吸收,以风大为体,深绿色,住于心轮前方,若错乱生腹中疾病。

遍行气(Vayana),遍行全身,维系肢体运动的功能,以水大为体,白色,住心轮左方为中心,遍布全身。若错乱致神经系统病。

支分气五种,分别维系五种感觉官能:一行气(龙气),行于眼生视觉;二循行气(龟气),行于耳生听觉;三正行气(海马气),行于鼻生嗅觉,四最行气(提婆气),行于舌生味觉;五决行气(财生气),行于身生触觉。这五种气依次住于心轮之西南、西、西北、北、东方脉 ,隐于眼耳鼻舌身五根,以空、风、火、水、地五大为体,若错乱则生五根病 。

无上瑜伽十种气的名义,与印度教瑜伽如《南枳罗奥义书》等所说大同小异,盖有取于印度教。

无上瑜伽又分气为业气、智慧气两类。业气指凡夫业报身所具地水火风四大之气,此气源自父母和合时的“红白菩提心”(精血),在胞胎中与母气相连,出生后住于脐轮为根本,通过呼吸与外气交换。气以鼻为门户,穿左右二脉, 历心喉顶脐诸轮而出人,每日凡出入21,600息,其中从左鼻孔出者为月气,从右鼻孔出者为日气。

智慧气以空大为体,蓝色或具各色。此气从人两鼻孔道之中央同时出入,每日凡出入675次,一半外行,一半趋入中脉。能趋入中脉,是此气的特性。

无上瑜伽还说人身内气的循行,与天地日月运转的节律有一致性,如外一年十二月,内则内气一日循行十二宫;外一年为21,600时,内则每日出21,600息等,这与道教内丹人身一小天地说颇相合契。

无上瑜伽说气循行的轨道为脉(nadis),周身的脉有七万二千之多,最重要者为左中右三脉。脉并非神经、血管,其功用相当于中医的经络,在解剖学上尚找不到根据,当依瑜伽静定中的直观建立。气之凝聚为明点(bindu),略当于道教所说精、真水,为生物能量凝聚体。气、脉 、明点组成人内在的微细生理机制,名曰“细身”。

无上瑜伽气论与显教的主要不同点是:无上瑜伽重视物质,以五大为心识、五蕴的体性,以心识为五大气的作用。传为龙树造的 《五次第论》说:“一切有情命,名风(气)作诸业,此是识所乘,五性亦十性。”谓十种气为心识的乘骑。《大圆满禅定休息要门密论》云:“心依于身,身之根本为脉,脉中有气与明点,是气与明点依于脉,脉又依于身也。”具体地说,空大气为识蕴(阿赖耶识)之体,火大气为受蕴之体,水大气为想蕴之体,风大气为行蕴之体,地大气为色蕴之体。气为体,心识为用,体用不二,不可分离。喻云:“心如无足之人,气如无眼之马。心依气存,气从心使。”(《大圆胜慧澈却脱噶全书》)这与道教内丹学有关性命、神气的论述同一基调。

从气为心体的观点出发,无上瑜伽还说心的烦恼妄情,必然在细身中有其物质基础,表现为脉的缠结、气的阻滞。凡夫心理上的烦恼,以中脉阻滞不通、业气出入为生机基础。因此,无上瑜伽非常重视炼气、净脉,以修气脉明点为圆满次第见道成佛的必由之径。有宝瓶气、金刚诵、拙火定等专炼气脉明点的禅门,旨在充分发挥心的宰制作用,令气从心使,使周身一切气入住融于中脉,转凡夫业气为智慧气,引生心寂,从心寂上体认、观照自性光明--净菩提心。无上瑜伽以净菩提心(自性清净心)为心的最细分,称“最细心”,说它也有实体最细风,最细风即最微细、根本的能或场,可解释为宙宙统一场、基础场之类。无上瑜伽说最细风、心一体不二,言思不及,仅可内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