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略论佛教的荣辱观(3)

3、以禅悦法喜为荣,低级趣味为耻:禅悦、法喜是勤修三学过程中必然的情感体验,是志趣高尚的表现,世间有志之士尚且远离低级趣味,何况志求佛道之人! 4、以谦虚惭愧为荣,憍慢浮躁为耻:佛法博大精深,毕生难以穷

3、以禅悦法喜为荣,低级趣味为耻:禅悦、法喜是勤修三学过程中必然的情感体验,是志趣高尚的表现,世间有志之士尚且远离低级趣味,何况志求佛道之人!

4、以谦虚惭愧为荣,憍慢浮躁为耻:佛法博大精深,毕生难以穷尽,修道和弘法利生事业更是尽未来际的事,有如逆水行舟,真学实修之人惟有虚心好学,知惭知愧,毕生为之,才有相应之份,哪有憍慢浮躁之理!俗话说:“比丘宜带三分呆”,高僧大德大多表现得虔诚、含蓄、内敛,实际上正是谦虚、惭愧之心的反映。

5、以感恩随喜为荣,贪著嫉妒为耻:佛教提倡报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和三宝恩,懂得报恩,则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从而远离贪著。随喜也是佛教提倡的一种高尚品质,见他人有善事或利益之事,心生欢喜、赞叹,如此自能远离嫉妒障碍之心。可见感恩、随喜,实是佛教徒认识缘起、修心养性的两个重要法门。

6、以和合大众为荣,拉帮结派为耻:和合,即团结、和谐之意。佛陀当年为僧团制订了六和的原则: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僧伽”的本义即和合众。尽管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形成了许多的部派或宗派,但“和合”始终是佛教的一个崇高理念,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内为广大佛教徒所遵循,如我国禅门建立的十方丛林就非常重视“六和”。拉帮结派,在佛世时僧团中即存在,为佛陀所痛斥,视之为破和合僧的行为,是五逆重罪之一。如今世界处于全球化时代,宗教竞争激烈,三大语系佛教徒都应超越地域和历史上形成的宗派的意识,本着和合的精神,共同致力于佛教智慧、慈悲、平等、和平教义的弘扬。对于各种基于邪知邪见或小集团利益而进行的拉帮结派、人为畛域的行为,广大佛教徒应设法劝阻和抵制,以维护佛教界的团结和整体利益。

7、以培德惜福为荣,奢侈放逸为耻:佛教历来强调福慧双修,认为众生的福报是修来的,也是有限的,没有福报,菩萨要度众生都是很困难的。而增进道德,多行善事,广积阴德,勤俭节约,爱惜物命,是修福的根本途径。生活奢侈,放逸享受,只会助长贪念、痴心,消磨人的意志,减损人的福报,这样的事例世间不胜枚举。在物欲横流、资源随时而尽的当代,这一条显得尤其重要!

8、以利乐有情为荣,损人利己为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八正道”中的正命、正业,就要求佛弟子不得从事损害众生的言行和职业。大乘佛教更是强调“自利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提倡以惠施、爱语、同事、利行四摄法广度众生,菩萨三聚净戒中即有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释迦牟尼佛在地中以身饲虎,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无不体现了大乘佛教的这一精神。当今随着国运昌隆,寺院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佛教界更应大力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信息来源:摘自《法音》2006年第10期)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