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关于第三次结集的经过,我在前面谈到佛教经籍时,已经讲过了。根据南方 佛教记载,阿育王大弘佛教之事,就在结集之后。最近在八纳阿育王故都发掘出 阿育王建筑的一座宏大寺院的遗址,里面有一百根石柱的大讲堂,并有许多僧房 和水池,有人说这可能就是第三结集的处所。但是关于第三结集的事,北方所传 典籍中没有纪载。 问:阿育王之后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答:阿育王大弘佛法后,三百年中,佛教在中亚各国获得坚固的根据地,更向东 发展而传来中国,流布地域日见推广。但是在印度境内,佛教却遭遇了厄运。阿 育王逝世后不到五十年,孔雀王朝为巽伽王朝所代替。受到婆罗门国师的助力而 篡得王位的富奢蜜多罗王崇拜婆罗门而严厉地排斥佛教,毁坏塔寺,杀戮僧众, 使印度佛教一时陷于黑暗的时代。幸而巽伽王朝的统治权力仅限于中印度,他的 排佛运动没有波及到南印度与西北印度。当时佛教徒多避难于西北,也有逃到南 方的,因而促进了北方佛教的兴盛,和南方佛教的发展。当时统治北印度的是大 夏国弥兰陀王希腊族,弥兰陀受了那先比丘的教化归依了佛教。至今传存着他和 那先比丘关于佛教的问答,汉文译本称《那先比丘经》,巴利文本称为《弥兰陀 问经》。大家都知道的犍陀罗佛教美术,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渐兴起的。 问:当时南方佛教的情况怎样? 答:关于当时南方佛教情况,缺乏资料。可以知道的是:由于阿育王派到南印度 去传教的是大众部僧众,所以大众部学说在南方盛行而为兴起于南方的达罗维荼 民族所接受。达罗维荼人建立的案达罗国在公元前28年灭了中印度的康发王朝巽 伽王朝的后一朝代而并有其土地。此后,中印度的佛教似乎稍稍有了起色。与案 达罗人入主中印度同时,大月支人灭了西北印度的大夏王朝而创立贵霜王朝,印 度历史自此进入南北朝时代,直到公元四世纪笈多王朝时才再统一。在此时期中, 南朝佛教情况很难知道其详,北朝佛教则在公元二世纪迦腻色迦王Kaniska时期 最为兴盛。 问:迦腻色迦是怎样的人物? 答:关于迦腻色迦的事迹很少有纪载,但是在护持佛教方面,他有阿育王第二之 称。据说他从前也象阿育王初期那样多所杀伐,后来得到胁比丘Pārsva的教化, 归依佛教。从遗迹看来,迦腻色迦时代建造的塔寺和佛像很多,而且在艺术上有 很大发展。如在佛塔的形式方面,改变了印度向来的复钵式,而创建了五层楼阁 式的佛塔;在造像艺术方面,参酌希腊、印度两地不同形式而自成风格,使犍陀 罗佛教美术发展到高峰。迦腻色迦王又由中印度罗致当时佛教大文学家马鸣 A'svaghosa到迦湿弥罗Kasmira,使佛教文学获得辉煌的发达。从这些事实中可 以想见佛教在这时代兴盛的情况。迦腻色迦王对佛教贡献最大的就是在他发起和 护持下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结集。相传他曾向一些人询问教理,所得到的解答各有 不同。他感到学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依从胁比丘的指导,招集世友Vasumitra 以下的硕学比丘五百人在迦湿弥罗纂辑三藏,并加以编述注释,共三十万颂,九 百多万言,历时十二年方始完成。其中一部分就是《大毗婆沙论》,是属于说一 切有部的一部重要的巨著,我国有新旧两种译本。 问:这时期,除了有部得到提倡弘扬之外,其他部派的情况怎样? 答:当时迦湿弥罗地区,有部最为兴盛,但其他各部派也都很发达。与大众部有 关而和有部对立的大乘思想这时流行于印度各地,在思想界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迦腻色迦王所尊事的马鸣就是一个具有大乘思想的人。这时期可以说是大乘学说 经过长期酝酿而趋于成熟的时期,但是大乘佛教的大兴,还有待于稍后一个时期 的龙树大师。 问:龙树是怎样一个人? 答:龙树Nāgārjuna是公元二、三世纪间的南印度人,原来是一个婆罗门学者, 后来归依佛教,出家受戒,在雪山从一位老比丘受到大乘经典,由此智慧无碍。 当时许多哲学家们都被他的雄辩所折伏。他感到所读到的佛经虽然深妙,但是道 理还有未尽发挥的,随后又从别处得到许多大乘经典,他便造了许多论著以阐明 发挥经义。他的学说迅速地流布印度各地,从此大乘佛教便大为兴盛起来。 问:龙树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龙树主张的是“诸法实相论”。前面说过,在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上,有部 认为一切法的自体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它的作用的生起,要依借于因缘。龙树则 与此相反,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没有常住不变、单独存在 的自体。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众木外,别无自体无自体也叫 做“无自性”。所以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 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空”乃是一切 法的真实相状。 问:这是不是一种否定一切的怀疑论? 答:为了便于判断,需要再作些说明:1.一切法空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切法互相依 存的因果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不是否认因果律的。2.这里所说的空,不是空 无之空,它是绝待的,不能认为是有,也不能认为是无,不能认为是生,不能认 为是灭,一切经验上的有无、生灭、来去等等概念都说不上,不是我们的觉知分 别所能得其实际。所谓非有非无,非生非灭,一切皆空,所以说是“空不可得”。 3.对于事物的认识,龙树说有二谛,这是就一件事物的两面来说的:从现象来说 为世俗谛相待的世间真理,从本质来说为第一义谛绝待的真理。从世俗谛来看, 宇宙万有,无量差别,种种相状,种种功用,种种生灭、来去、同异、是非、得 失等现象和因果关系,历历分明而有;从第一义谛来看,虽有万象差别,而当体 空不可得。空与有在因缘所生法上是统一的,因此世俗谛与第一义谛是二而不二 的,这便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的道理,这也便是龙树的“中道义”。 问:龙树之后,大乘有什么发展? 答:龙树之弟子提婆是龙树的得力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提婆也有许多著作,着重 于破斥外道。佛教对非佛教的宗教和哲学,均称为外道,因此遭到杀害,但是大 乘学说更为发达,同时,有部、经量部和其他部派始终与大乘相抗行,也都很发 达。大乘佛教和部派在互相争论辩难中,都在思想上有所发展。到了公元四、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