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是不是归依三宝后戒就具足了呢? 答:归依三宝仅仅是引导学佛入门,菩萨才是进入佛门的最后具足身份。因此,归依三宝后,应当继续发心,求受五戒;受五戒后,继续发心,求受八关斋戒;受了八关斋戒后,应该再进一步求受菩萨戒;受了在家菩萨戒后,如果发心出家,自是功德无量;如果不能摆脱世缘,做一个合格正信的在家菩萨戒弟子,定会有了生脱死机会的。 答:戒律上是这样规定的:首选的归依师是清净比丘;如果千里之内没有清净比丘,当归依清净比丘尼;如果千里之内没有清净比丘尼,当归依清净沙弥;如果千里之内没有清净沙弥,当归依清净沙弥尼。戒律上还特别规定出家人:戒腊十年以上才有资格收(度)出家弟子;戒腊五年以上才有资格收(度)在家弟子。另外还规定出家人必须生活在僧团中,而不是“江湖游僧”。由于前几年佛教没有太重视戒律,造成了僧人好坏混杂,而我们是凡夫又不能分辨,唯有归依大和尚,才比较有把握。中佛协前几年就行文提倡,每省只能归依一个大和尚,就是每个省的省佛协会会长,因为这个大和尚,一定是饱参饱学,戒律清净耆老高僧,也只有他能代表每个省的十方僧宝。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有困难,因为在家弟子,有信仰这个那个师父的自由,这就弟子们自己去甄别。 答:佛制出家人,冬参夏学,夏天必须要“结夏安居”。所以每结一次夏,才算一年戒腊。比如有些出家人,出家二三十年,而一次夏没有结,那么他(她)就一年戒腊都没有,只有二三十年的僧腊而已。 答:出家人受具足戒后,才是合格僧人。也就是沙弥(沙弥尼)登了三坛大戒,成比丘(比丘尼)后,只要没有犯根本戒或者没有还俗,每出家一年就算一年僧腊。 答:每年的雨季(阴历四月十五——七月十五),也就是各种动植物活动最频繁的时候,佛陀慈悲,怕弟子们外出误伤它们,造成不必要的杀生因果,故制定这个时期,结夏安居,僧众集中起来学习,学习戒律和各种经论。而冬天气候恶劣,最是用功办道的好时候,出家人集中在禅房内,既能抵御寒冷,又能安心参禅,安心悟道。 为什么要学戒? 答:受戒只是一个佛弟子的身份阶段层次的开始,绝对不是其身份阶段的完成,所以在受戒之后,必须学习戒律。佛教的戒律,便是教人学佛所学,行佛所行,而后证佛所证。因此,我们只要时时刻刻把戒律放在心中,时时刻刻约束自己散漫的凡心,就一定能到达生死的彼岸。学习戒律后,对戒律的开、遮、持、犯有认识了解了,行者就会注意,不至于轻易犯错误了。 答:戒是禁止,禁止佛教弟子不得作恶。其实佛教的戒律不但禁止作恶,也禁止不作善,有作持与止持。一般人只知道佛教的戒律,是消极的防非止恶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也有积极的众善奉行的一面。层次不高的人,只知道死守戒律,保证不犯戒律,须知在守好戒的同时,还要积极行善积德。 答:应当要做的事情,就必须一定要做,叫做作持。如果应当一定要做的事情,而不去做,那么就犯戒。不应当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叫做止持。如果不应当去做的事情,而去做了,那么就是犯戒。 答:因为没有归依三宝的信士,还没有步入佛教的门坎,不能算是个居士,仅仅算是个善男信女而也。只有归依三宝的居士,才是信佛学佛,算是个佛教徒。因为归依后,就就了三宝的戒体,所以归依三宝,是学佛信佛的开始,是步入佛门的第一步,也是根本。 答:佛教的戒律很多,但是都离不开五戒的根本原则,一切戒都由五戒分支开出,一切戒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五戒的清净。无论是八关斋戒、菩萨戒,甚至出家人的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没有哪一种戒不是根据五戒引生的,也没有不将五戒列为根本戒。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也是伦理的基本道德,五戒的究竟处,却又是了生脱死的正因。所以,一切戒中,五戒最重要,五戒学习不好,一切介将无从着手,五戒持的清净,其它的戒,就容易持了。因此,五戒是一切戒的根本。(五戒虽然只有仅仅的五条,但是要想持得绝对清净,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出家人那么清净,持好五戒都很难。) 答:受戒和学戒的目的,是为了更很的持戒,所有的佛教弟子都能守戒,犯戒的人一定就少了。如果我们受了戒,而不去守戒,那就是犯戒,后果是很严重的。既然学佛了,就必须要持戒,因为戒是教我们做守法的好人(最底的讲),如果不守戒,干吗要信佛学佛呢?我们学佛的宗旨,是为了了生脱死,戒能守得绝对清净,离佛国净土的时间,也就不会太远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