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日: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2)

终,亲自扶棺送葬,尽了人子之责。当琉璃王率兵攻伐佛陀故国迦毗罗卫时,佛 陀虽知国人业报难逃,仍于半路劝阻琉璃王退兵。国亡城破后,佛亲率僧众回国 看望被琉璃王残害的释迦族妇女,说法抚慰,表现出炽烈的爱国

终,亲自扶棺送葬,尽了人子之责。当琉璃王率兵攻伐佛陀故国迦毗罗卫时,佛
陀虽知国人业报难逃,仍于半路劝阻琉璃王退兵。国亡城破后,佛亲率僧众回国
看望被琉璃王残害的释迦族妇女,说法抚慰,表现出炽烈的爱国爱民之心。佛陀
成道后深入人间化导众生,四十余年诲人不倦,直到临终还在说法。不仅说四谛
十二因缘等法教人自净其心超出生死,而且谆谆教诲青年、妇女、长者等在家人
如何营生治事、持家理财、交友尊师、父严子孝、夫妻和谐,过好世俗生活,获
得现世安乐、后世安乐。佛陀还多次教导频婆娑罗、波斯匿、阿●世等印度名王
如法修身治国,推行民主法治,以十善导民,使人民丰衣足食,社会祥和安定。
佛陀不仅每天耐心教诲众多前来求教的人们,而且谙知时事,关心民众疾苦,主
动为民众排忧解难。如释迦族与拘利族争水,佛陀特地远道赶去调解。毗舍离城
瘟疫流行,佛陀不怕被传染,专门进城去安慰教化病人。佛陀以其身教表明:力
尽社会责任,关心民众生活,乃佛法之正旨。当年佛陀门下众阿罗汉,也并非自
了汉,而是各自深入民间,广交朋友,化导民众。隐匿深山大寺只图自了生死不
管世事,乃后世一类佛教徒的作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风气,是有违
佛旨的,佛经中呵斥此类人为“焦芽败种”。至于在家人学佛后不管家庭社会,
更是违背佛陀所示的在家学佛之道,是闻法学解不够或对佛法理解片面浮浅所致。

  最能体现佛陀本怀的大乘佛道,对佛教徒应尽社会责任更为强调。大乘教导
佛弟子应报答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或天下恩、国主恩、师
尊恩、父母恩。《心地观经》云:“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既然荷负
四恩,则知恩报恩,报效父母、师长、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乃不容推诿的责
任。大乘经中之王《华严经》教导学佛者应“恒顺众生”、“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鞠躬尽瘁为众生服务,满足众生的种种需求,对众生“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
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有无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服务众生应“如母爱子”,“如仆事主”,不思回报,切实为众生疗治疾病、周
济贫困、抚慰孤独鳏寡,种植园林果树、便利来往行人,为利益众生而学诸技艺,
乃至“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华严经·十回向品》)通过这样利益
众生的不断修行,广结善缘,多积福慧,引导无量众生共趋善道、佛道,一步步
实现“净诸世界”、“庄严国土”的宏愿。菩萨道六度四摄的实质,是在深入众
生、投入社会活动,利乐众生中净化自他,福慧双修,庄严国土。大乘道要求菩萨
行者以最彻底的报恩心、无缘的大悲心,勇敢地肩负起利乐尽法界众生、度化尽
法界众生共趋佛道、庄严尽法界国土的重任,岂止是承担地球人间的社会责任。
但人间的社会责任,是身在人间的学佛者首先应尽好的最起码责任。若连一般人
必尽的社会责任都尽不到,还奢谈什么度化尽法界众生?若连自己现在所住的国家、
社会,甚至连佛教自身的教团、寺庙都不能净化庄严,还奢谈什么庄严尽法界一
切国土!近代以来,佛教界大德针对中国佛教的积弊所提倡的“人生佛教”、“人
间佛教”,是对佛陀原旨的复归。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强调学佛要立足
于现实人生及我人生存的地球人类,从做人修起,先完成人格,好生做人,“完
安物质的生活,增高知识的生活,完善道德的生活,再以此完成优美家庭、良善
社会、和乐国家、安宁世界。”(《佛陀学纲》)尽心“服务社会,替社会谋利益”,
修依人乘行直趋佛果的大乘圆渐之道。大师自己以“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一偈为座右铭,并号召学佛人“以爱国心为前提”,
“一致奋起建设光荣的国家”,变浊恶的人间为庄严之净土。赵朴老倡导的“人
间佛教”,主要旨趣是在社会生活中“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
六度以利益人群”、“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
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印顺法师对太虚大师的
人间佛教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德高望重。人间佛教经近百年的提倡推行,已成
为海内外广大佛教徒和社会人士共同认定、赞许的现代佛教模式。人间佛教并非
仅为应时契机的方便,而是佛陀遗教尤大乘本来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发扬实践。


佛教的三重社会责任

  依人间佛教的精神,佛教、佛教徒应尽的社会责任,大略有以下三个层次的
内容:

  第一,应尽好普通人应尽的家庭、社会责任。这是每个佛教徒应尽的最起码
责任。在家佛徒应努力学习、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会贡献物质、
精神财富。在家庭中敦伦尽分,孝养父母,教育子女,和睦家族,关心帮助亲朋
邻居、同学同事,待人热情礼貌,为人坦诚谦和。总之,要在家庭和社会上做一
个好人,做一个无何亏欠而有所奉献的人,一个俯仰无愧的人。至于出家佛弟子,
虽然不一定要直接承担家庭责任、担负社会工作,也应好好修行,做好寺庙的优
秀管理者、佛教徒的佛学教师,以报答家庭社会。一个佛弟子如果连社会上一般
好人能尽的社会责任都尽不到,其结果不仅是自己生活过不好,受到家人、社会
的指责,更会连累佛教,使社会人士误解佛教,认为是佛教把人教坏了,这岂不
是以身谤法,罪过不浅!现在有些初学佛的人,只知为自己速了生死、得成就甚或
禅定发神通打算,不顾家庭社会,上学的不好好读书,工作的不好好上班,或
用师父给的钱到处参访奔走,或托病请假闭门打坐观修。这种人待人处世,道德
水平往往不及社会上较好的人,多不通人情世故,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他们虽然
学佛修行下功费时不少,而多收效甚微,甚至常出这样那样的怪毛病,其根本原
因便是没有先做好人,生活过不好,社会责任尽不到,居不遑安,潜意识里难免
常有负债感,学佛的出发点便是我执我爱,岂能平心静气放下一切而入定发慧?尤
其是拿薪水而不上班或上班而不尽责,更是违犯偷盗戒,这样活一天便增一份饿
鬼业因,戒基未立,何来定慧?须知佛是福慧极大之人,要从做好人修起,连人都
做不好,谈何成佛!即便是学得立地成佛的密法,若不先做好人,也未必能修得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