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我们在道德实践中,随着“善我业”的成熟,促使我们不断观察“我”的空性,了知无我如此的重要。知道我们要想解脱,必须进一点了知无我。这样对于无我了知的程度,就会随着善业的成熟,而一步一步成为最终彻悟无我的殊胜法缘。 所以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看,道德实践对于观察无我都是很重要的。 五、方便利他 道德这个东西,如果要从佛教的胜义上讲,它本质上是空性的,是众生作意(作意的成熟),真的执著于它,是不能获得根本解脱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永远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在一个大成就者的眼中,有无一如,善恶一体,俱是空性。善是具性,恶也同样具有佛性。这时,所谓的道德实践,完全是利他的方便。因此,它也就成为方便利他的最重要手段。 这是因为,在众生的心识中,讲道德,就是善业。讲道德,可以呵护众生的“自我”,他们可以从中遮止对于生命、名誉、财富的的侵害,保证这些东西可以使他们的“我”延续下去。当然,真正延续的是我们的内心相续,而即使我们的内心相续,也是无常迁流不息的。这一点众生无法彻底了解,因此对于道德的执著,使他们认为道德是世间最富有意义的东西。佛陀教法中对于众生的一切利益都予以呵护,众生认为有价值的,佛陀也认为有价值。所以,通过这些道德的诱导,可以令众生对于解脱道生起信心:原来解脱道与道德并不相悖。 在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中,菩萨道行者会越来越熟练地掌握各种道德方法,并扩充世俗道德的含义。比如,在有些经典中,我们会谈到财富和种姓对于菩萨的重要,因为有这些,菩萨可以令众生生起欢喜心,更顺利地接受佛法。但是,在更深广的意义上,菩萨的各种解脱教授法和广大深秘的菩提心,是最大的财富和最高贵的种性。这样,在道德实践中,佛法把解脱法嵌入了世俗的道德论域中,可以直接引导众生趣向菩提。如此种种的方便诱导,完全是要依靠菩萨道中的道德实践。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整天关在书房里的菩萨,对于道德细节的“菩提化”会有深秘的观察和利用。也就是说,菩萨是众道德实践中做出来的。 实践的道德是活的道德,而活的道德才可以真正引发菩提。这就是道德实践的利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