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4)

了出来,又要送他们下地狱去永远受苦?他的博爱,究竟在哪里呢?佛法的博爱 和大悲,则是无限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佛法的爱,不只及于全人类,而且及 于全生物。佛法不但叫人要爱仇敌,而且叫人要爱异教徒。恒沙

了出来,又要送他们下地狱去永远受苦?他的博爱,究竟在哪里呢?佛法的博爱
和大悲,则是无限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佛法的爱,不只及于全人类,而且及
于全生物。佛法不但叫人要爱仇敌,而且叫人要爱异教徒。恒沙(印度恒河的沙,
这是佛经里常常引用代表极多数的意思)众生,若不度尽,誓不成佛!进一步从
哲理的观点来说佛法的爱,它是超越一切相的。这超越一切相的爱,和不可思议
的空性合一,于了达一切法不可得中,无缘大悲,任运兴起;这个空悲不二的哲
学,是佛教教义中,最高深最不可思议之处。这些教义,一下子是不容易懂的,
但我想趁这个机会,在这里提一提,使各位有个印象。

西藏嘎马巴大师的“大手印”原文中,有几句说明上述的教义,非常有力;

众生自性虽常为佛性 由不了知无际飘轮回

愿于苦痛无边有情众 恒常生起能忍大悲心

难忍悲用未灭起悲时 体性空义赤裸而显现

此离错谬最胜双运道 愿不离此昼夜恒修观

诸法与此心的无生空性,是法尔现成的。情感至极的同体大悲,也是本来具
足的。悟证诸法空性时,大悲心会不假做作,任运生起,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事
情!对于被无明习气所覆盖,不能开显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会生起无比的
悲心。佛之慧眼,见我们众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觉得众生的不成
佛,是他自巳的不够圆满,所以他会自然地尽未来劫,去成熟一切众生,使皆完
成佛道的事业。有修证的学佛人,能常常有“我与诸佛同一体的”境界,而十方
诸佛却时时刻刻在“我与众生同一体”的境界中。唯有从这种高深的法尔境界里
兴起的大悲与博爱,方才是平等的,无偏私的,最彻底的,最圆满的,和超越一
切分别和限量的爱。

佛法与其他宗教第七个不相同点:“佛法所教的往生净土,和其他宗教的永
生天堂完全不同。”

一般不够了解佛法的人说:基督教祈祷上帝,死后登天堂,和佛教念佛往生
净土,并没有什么不同,这话表面上看来,好像不错,但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
其中有很大的差别。

其他宗教里所宣传的天堂,地狱,似乎是和这个人世间相对立的处所,天堂,
人世及地狱,似乎包括了整个宇宙。人世是暂时的考验场,天堂或地狱,才是真
正人生之终点。这是一个有限的及消极的论调。佛教所讲的净土,却根本与此不
同。佛法的宇宙观是无限的。大乘佛教,在开显诸佛广大庄严法界时,明白地说
明宇宙的无限性。恒河沙数世界,也仅是无尽法界中的一粟罢了。所以其他宗教
里的天堂,只有一个,而佛法中的净土,却多得不可思议。像阿弥陀佛的西方极
乐世界,只不过是广大无边,无穷无尽的法界中的一处净土罢了。进而言之,佛
法中了义的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
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所以往生净土,与投
身这个世界,本质上并无不同,也绝对不是一切的终点。

其他宗教里所讲的登天堂,所谓永生,是和上帝在一起,去享乐的。佛法根
据因果的原理。认为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无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
堂去享受,将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后,还是要掉下来的。像仰天射箭一样,势力
尽了之后,箭就又回跌下来。佛法的往生净土,是说凭藉着你的善因,你就能够
到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净土)里去而已。在诸佛宏愿的感应下,整个环境都能
助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愿力,并不一定永远住在这个净土,而是
要到他方无尽世界去和再到这个世界来度脱众生。

综结的说:往天堂去享乐实在是有限宇宙论者的自私和消极的幻恋;而往生
净土再去修行,则是无尽悲愿菩萨的方便庄严!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教义,不相同的地方很多,前而所列举的七点,只是检最
普通及比较容易懂的来说,目的想用衬托的方法,帮大家对“什么是佛法”增加
一些了解。现在进一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

(一)怎样才是佛;

(二)人类因什么缺憾所以不能显现这本具的佛性;

(三)佛陀传给我们什么方法使我们可以修炼以达到理智、情感及能力都同时存
在的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前面我已对“佛”试下了一个定义: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
满境地的人格,我这里必需说明一下,这个定义,并不能表示绝对的佛性,而只
是凭人的脑筋思想范围内,想对佛性作一个比较容易了解的解释罢了。说佛是理
智、情感和能力都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也就说:佛是全智、全悲和大能的人。
什么叫做全智、全悲及大能呢?让我逐一的解释一下:

第一、什么叫做和全智。

佛的全智,包括两方面的大智慧:一个是纵深的,一个是横面的。这个纵深
的智慧,佛家称为“如所有智”;这个横面的智慧,佛家称为“尽所有智”。“
尽所有智”就是遍知一切法相,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智慧。

我们先来谈谈“如所有智”;我面前有一杯水,这杯水在常人的眼光看来,
不过是一杯解渴的饮料而已。可是在化学家的眼光看来,却是氢二氧一的化合物。
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来,是无数的电子活动,或更近代的看法,是能(Enetgy)
的一种形体,在哲学家的眼光里,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或本体的表现。在菩萨
的眼光看来,是心识变现的幻相。在佛的眼光里,却是圆满佛性的流露。因此证
明,对同一事物,了解的深度,竟可以有这样的差别悬殊。佛的“如所有智”。
不但要透过凡夫、科学家、哲学家的境界,而且要透过圣哲们的境界!处于法性
尽地,不可思议的如如境地——法性实相。这种境界,非语言思虑所能及到,只
能以“如”字来代表,所以这个智慧,佛法里名之曰“如所有智”。

什么是“尽所有智”呢?“尽所有智”就是无所不晓的智慧,这种智慧的说
法,是很难为一般人所接受的。一个人怎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呢?庄子说得好:
“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廿世纪的人们,对于庄子这
两句话,尤具痛切的同感。从前的时候,也许还有所谓“通儒”、三教九流,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