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应明次第 改造命运如一项系统工程,是要循序渐进的,是有先后步骤的。著名的改造命运宝典《了凡四训》中,将改造命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察过改过(明什么是不应作),二是培福行善(明什么是应当作)。三是智慧观照(明如何作)。 第一步是察过改过 若要改过,就必须有的放矢,故首先要察过,就是要检察自己的过失在哪里。比如要消来敌人,首先应知敌人在何处。察过也是如此,即检察自己的思想行为哪些属于过失。著名的佛教居士夏莲居先生在谈到他的修行体会时说:“若见得自己满身过失,修行方有下手处”。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孔子在《论语》中也告诫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意思是,事情做得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不在别人,应该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过失。此也即察过之意,可知古圣今贤,皆为我们点出了察过是改造命运的关节点。 笔者曾经见过有人说:“我找了半天,好象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过失”。在社会中,在我们身边,有这种心态的人还为数不少。说这样话的人,如果心地纯净,行为中正,遵纪守法,人人称道,那么我们要向他学习。但说此话的还有另外一种人,即满身是病的人,由于满身是病,所以他找不到自己的过失。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这种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是很可怜的人,因为他们得了很重的病,不但不自知,而且还感觉良好,他们一旦发病,即是扁鹊再世,也无能为力,故过失就象身上的毒瘤,时时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知此,谁不愿立即去之而后快,故若能察出过失,了知过失的危害,改过就会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是培福行善 要想改造命运,仅改过还是不够的,还要随分随缘,培植自己福德的根基。因为命运好的人,就象是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命运不好的人,就象在贫脊的土地上播种。而培植福德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归纳起来最有效的就是行善。改过好比是播种前深翻土地,除去杂草,清理石块,施肥浇水,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播下的种子才能茁壮成长,获得好收成。而培福行善就是在心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在现时社会中,对培福行善能改变命运持怀疑态度的人,大有人在。有此怀疑,也不奇怪,因为中国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传统的智慧渐渐被遗弃,而西方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原来中国人普遍认同的道德观,是非观,在推崇物质享受和价值观混乱的现代人面前,变得一文不值。现代人不相信为善得福的原因,一是超出了自己的常识和认知能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得见的致富发财途径是,聪明能干,深谋远虑,人事关系,投机钻营,坑蒙拐骗等。而没有听说和见过行善布施发财的。这种已见不及便否定的心态,是很常见的。二是把行善的教导当作一种说教,而没有实际意义。就好象国家号召身雷锋学习一样,认为这样的号召与自己没有关系,只是徒存形式而已,而不知,若每个人都象雷锋一样,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是现在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三是把不正常的当作正常,把正常的当作不正常,而可怕的是,这种反常早已成为大部分人,正常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比如最明显的,抽烟有害,人人皆知,但抽烟的人,为了满足抽烟时短暂而虚幻的“享受”,不惜花钱伤害自己的身体。把不正常通过自我欺骗当成了正常。笔者认识一位外科医生,当他每次做手术,看到抽烟病人的肺时,就会生起恐惧心,几个月都不敢吸烟,但时间长了,恐惧心慢慢淡化后,又恢复了抽烟的不良习惯。这种大家司空见惯的心态和作为,正反映出人最大的弱点或者劣根性,即见近不见远,见假不见真,听骗不听劝,见小利而忘大害。欲利已反害已。 故把不正常的当作正常,是一个积非成是的过程,把正常的当作不正常,则是一个将是变非的过程。我们每个有志于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要对积非成是的现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防止将是变非的现象发生,坚守内心正确的道德是非标准。遵守古圣先贤行善得福,作恶得祸的教导,实践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训诫。把我们从不正常的状态(我们自以为的正常),回归到正常的命运轨道上(我们自以为的不正常)。若一旦明了唯有行善培福,是我们改造命运的正确途径,谁还不尽力去做呢。 第三步是智慧观照 即以智慧和理智的高度,辩析察过改过和培福行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改造命运的过程,就是不断察过去习,培福行善的过程。在改造命运的初期,我们只要善于反省,会比较容易地觉察到,我们身上存在的很明显的不良习惯和过失,并有的放矢地改正之。如此不断的察过,不断地改过,慢慢会觉得,原来那些比较粗重的,很明显的过失,好象越来越少了。这说明我们改过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此时,假如我们认为差不多了,自已满足了,便放松了进一步的功夫,就会出现旧习复萌的现象。甚至会产生贡高我慢之心。看不起那些不懂改造命运原理的人,若出现了这些问题,就要及时提起智慧的观照,纠正自己的不良心态。再者,我们有的不良习惯是很狡猾的,当你对治他时,他会改头换面,以其他形式出现。比如笔者以前有说人是非的不良习惯,当学习了改造命运的原理和方法后,此不良习惯慢慢得以改正,当几个人坐在一起谈论他人是非时,自己就会提起警觉心,但由于缺乏智慧的观照,虽然不再议论他人是非了,但却将此不良习惯,转移到对学佛修行人的议论,如批评甲见解不正确,乙修行走错了路等,此即是坏习惯的改头换面,若此时能提起智慧的观照,就能将此不良习惯彻底消除。 其次是对培福行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观照。因为人的善心,善言,善行若用之不当,轻者可能造成别人的误解,重者可能会出现反面作用。最普遍的现象有,当我们满怀慈悲之心,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以金钱和物质上的布施和救助后,有时会发现我们救助的对象,没有将钱用到我们希望用到的地方,或者受助人存在着欺骗施救人的现象时,就会生起后悔或埋怨之心,此心若生,就减损了我们布施的功德。此时若能提起智慧的观照,了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以不求回报之心布施,则布施的功德最大,就不会因此而停下培福行善的脚步。佛在经典中说:持戒(即断恶修善)是重要的,但正见(智慧观照)比持戒更重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我们在改造命运的过程中,改过行善好比人的双足,而智慧观照犹如眼睛,有智慧之眼的正确指引,才能避免步入歧途,落进坑堑,而从容地迈向生命的坦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