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情况,我把他训斥完以后,我就出去了。我的姐姐很会配合,她马上就走进来,所以黑脸跟白脸要密切配合。一走进来,孩子因为被处罚完,就会比较撒娇,马上就抱著他母亲。我姐姐马上就会把他抓起来说: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让孩子的情绪不是停留在被处罚,而是要认清自己错在哪里?当我姐姐这么样做的时候,孩子还是会撒娇,又跑过来,我姐姐很坚持,又把他抓起来:你错在哪?自己讲!等孩子自己讲他错在哪里讲完,我姐姐就说:去跟舅舅道歉!所以处罚完,后面的收尾很重要,要让孩子整个心是落在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能跟长辈承认错误。 所以我们在家里,长辈教育小孩这个搭配就至关重要。隔天刚好我带著外甥,还有我父母去爬山,我走在前面,这个外甥从后面走过来,就把我的手牵住。我的气还没有消完,他已经都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而且很重要一点,当你打他、处罚他是真正有道理的时候,事实上他自己心里清不清楚?他很清楚,他知道他自己错了。所以孩子才两岁多,就有这么大的脾气,就被自己的习性所主宰。我们为人长辈一定要帮助小孩,从小把这些坏习惯把它改除掉。假如这些坏习惯没有改除,孩子一生将成为什么的奴隶?成为他所有习性的奴隶,他的人生就不能够自主,不能够随顺自己的性德去生活,所以至关重要。 我们提到礼貌,昨天也提到孩子没有志向。我们也要反思,我们长者有没有表现出有志向的态度?而孩子要有志向,也要有环境的薰习才行。我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念书,对於中文也是很惧怕。因为在念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刚好发了一篇作文范本,这篇文章就是让我们这些初一的学弟妹做参考,这是初三的学长(学姐)写的。突然我的老师看了这篇文章,上面作者叫蔡蓉青,看完以后,我们老师就说,他说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语文程度为什么差这么多?这个蔡蓉青是我的二姐,我是她弟弟。老师这句话一讲,对我的内心是很大的一个冲击。从此我上国文课,头都抬不起来,都是低著。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人,不能用这种很犀利的言辞对待学生,因为会伤害他的自信心。 我从念初中,一直对语文就没有信心。上了高中,有一次上课,我的老师就叫著我的名字,他说:蔡礼旭,你站起来,你假如在上国文课再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确实在这求学过程的语文,一直都不好。但是在学习古文当中,其中有两篇文章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在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有一句话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然本来还不大清醒,听到这句话觉得好像眼前一片光明。这个光明差不多几十秒以后就熄掉了。后来又读到孔明的「出师表」,里面有句话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到这句话我的眼前也放光,但是几十秒又不见了。这个光芒没有持续,十多年以后才重新又接触到圣贤的学问。所以一定要有机会让孩子去薰习圣贤的这些风范,他才会有远大的志向。 我在想,假如从小老师就是把这些范仲淹的故事、孔明的故事告诉我,那我今天成就一定更不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在升学主义,应试教育之下长大的,愈读心量愈狭窄。我们回想到求学过程,看到同学考得比我们高,内心不舒服。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之下,把我们心胸愈变愈小。在深圳有些孩子从小就读经典,让他们都薰习圣贤这种胸怀。刚好一天,他们的老师就问他,假如你有一亿你要做什么事情?孩子回答,第一个我要盖一间学校,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圣贤的教诲;第二个我要盖一间医院,能够让很多病苦的人得到好的医治;第三个他说他要成立一个电视台,能够播放好的教育,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他说第四个他以后要当蔡老师。因为这个孩子才六岁多的时候,我到深圳去,他常常都来听课。 诸位同修,您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志向?为什么这个孩子有这样的志向?环境的薰陶,环境的教育。因为他的父母让他所接触的,都是这些学习圣贤学问的长辈,还有小朋友,自然而然他就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教育有言教、有身教、还有境教,环境的一种薰陶效果。结果他的母亲听他这么讲,也没有表现得好像很高兴,她很有敏感度,马上就跟她孩子问。她说:你一定要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这些事情吗?让孩子去思考,这些事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有钱的时候才能来做?接著他的母亲又跟他说,请问蔡老师有没有一亿?当然孩子就明白,很多事你当下觉得可以做的,就要马上著手去做。所以,我们引导孩子立志,绝对不是让他立得很遥远。我们会告诉他,你可以当下立志做个孝子,当下立志做个好的学生,当下立志做个好的公民,这些都是让孩子有个人生的目标,他就会积极学习。 刚好有一次,我们带著几个孩子走在路上,这些孩子都抢著捡地上的垃圾,抢到以后觉得很欢喜。刚好在他们的前方,有几位初中生走过来,手上还拿著泡沫红茶,还拿著咸酥鸡这些吃的东西,边吃边丢。孩子一路这样捡过来,这些大哥哥们一看到,突然,本来要丢的东西停在空中,然后有一位大哥哥就对其他的同学讲,他说这么小的孩子都在捡垃圾,我们不要丢了。就对其他的人讲,用广东话讲,刚好孩子听到了,所有的小朋友里面只有一个广东人。他们一回到教室去,这个广东籍的小朋友就对其他的同学翻译,告诉他们,刚刚这些大哥哥说,因为看到我们在捡垃圾,所以他们就不丢了。当孩子讲出这一番话,他体会到什么?我们的行为可以影响别人,可以影响社会,让孩子觉得他所学的东西都可以马上去落实,马上可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孩子从小都有这样的定位,这样的志向,相信他整个求学的过程也会非常积极,非常扎实。这是我们提到从小孩子要有志向,我们大人要引导,要给他塑造环境。 救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就是要长善,把孩子的善良引发出来。诸位同修,在长善方面,您觉得什么善必须要赶快扎根、赶快培养?哪些善?行孝。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几十年的人生过程当中,我们所看到在家庭、在事业当中很有成就的人,到底他们具备了那些特质?现在这个要赶快教。长善,教孝道。还有没有?勤俭,尊师,兄弟和睦,就是能够尊敬长辈,敬长。怎么样?礼让,谦虚,满招损,谦受益。 我在跟家长开班亲会的时候,我会跟他们沟通,教孩子一生正确的态度、观念重要,还是把孩子从九十八分变成一百分重要?是前者重要,还是后者重要?大家都会讲前者重要,因为正确的态度、观念是影响一生。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家长是在做前者的工作,还是在做后者的工作?后者。为什么会这样?观念也对!那个观念在知道,还没有到悟到,还没有做到,才是真正得到,都是表面上的知道而已。但是因为大洪流都是在把孩子推向什么?赶快念知名大学,念研究所,能念多高就念多高。好像认知就是说,有学历以后,人生应该就会有发展,他这样的认知还是比较根深蒂固。虽然觉得做人很重要,但是并没有摆在最重要的位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