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然:体悟生命的真谛(3)

三、方法论 对世界观和生命观的层次性有了大致了解以后,那么下面一步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建立起相应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渠道才能建立起对世界和对生命的正确认识。这个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首先看如何在感性
三、方法论

对世界观和生命观的层次性有了大致了解以后,那么下面一步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建立起相应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渠道才能建立起对世界和对生命的正确认识。这个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首先看如何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的生命里,建立正确的唯物观。这个就要靠心所有法中的五遍行心所有法,即:作意、触、受、想、思。这里“遍行”的意思,实际上说明了此五种法遍及的范围很广。范围广的一个体现便是,这五种心所有法能遍八种识。尽管如此,与前五识和意识相应的五遍行心所有法尤其强盛,因此成为前五识和意识认识外在世界的最好的通道。 

在认识外在世界的过程中,五种心所有法又可以分为三个过程:一是前行,即作意;二是加行,即触、受、想;三是正行,即思。前行,主要是做思想准备或者说做规划,这便是作意的功用;加行,主要是通过实际的接触和调研,来搜集第一手资料,这便是触、受、想的功用;正行,便是对这些搜集来的材料进行加工,进行分析、推理与归纳,这便是思的功用。由此三步而完成了对外在世界或某一具体事件的认识。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行者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客观,或者说叫做尊重事实,同时尽可能避免自己主观臆断,以及根据自己主观上的好恶来评判是非。否则,这便会被当作唯心论的典型来加以批驳。

其次来看如何在内省和悟性两个层次的生命里,建立正确的唯心观。这个就要靠心所有法中的五别境心所有法,即:欲、胜解、念、三摩地、慧。这里的别境,说的是这五种心所有法各有自己特定的所缘境。只有某种特定所缘境明确下来以后,那么相应的心所有法才会生起来。由此来看,内省的生命和悟性的生命,是一种很主动的生命状态,是能够时刻保持警觉的生命状态。

在认识内在生命的过程中,五种心所有法同样也可以分为三个过程:一是戒,即欲、胜解、念;二是定,即三摩地;三是慧。也就是佛教里通常所说戒、定、慧三学。在戒学里面,善法欲是第一位的,只有对善法好乐,那么方能生起真实的心情去学习善法,去思维善法,从而生起坚定不移的认识,这便是胜解。只有生起胜解,那么方能铭记在心,念念不忘,从而成就戒学。那么念力逐渐增强之后,进入心一境性的禅定修习,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随着禅定程度的加深,那么对所观境界的观照深入程度,也就会越来越深,生命的智慧慢慢就能开启。智慧开启的时候,便是悟性生命焕发光彩的时候。

随着生命智慧的开启,悟性生命也逐渐绽放光彩,此时人的生命证入无为法,并由现象或有为的世界,进入本体或无为的世界,由此便能建立本体世界的唯物论。

四、实践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