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佛的时间有六年了,是从2003年元月开始的,那时候才23岁。其实前面的几年都是在了解佛学,比如佛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解脱方法。我算是那种智商比较高的人,从小学习优异,聪明颖悟,对很多新东西一点就通。可以说,一直都是心高气傲,但是佛陀关于人生的苦难和其解脱方法深深折服了我。学习的过程中,我没有皈依,也没有拜师,反正现在网络比较发达,所以网上阅读经论的时间比较多。屈指算来,这六年,除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中国历史外,佛学论著是读得最多的。记得2004年夏天单位去浙江旅游,我随身带的就是南怀瑾的《楞伽大义今释》。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有过一次反复,就是对于“第一因”的探究,我觉得佛经上没有解释,然后短暂的离开了佛学,转而研究儒家的思孟心学。2005年春天生了场大病,顿感人生无常,心里郁闷至极。当时我一个人住,我在网上打开印光大师的照片,然后跪在地上念佛忏悔,经过那一次深切的念佛之后,我的心理压力消失无影无踪。病好之后,某天我抬头看天空,忽然感觉自己的心体和虚空一样不生不灭,无须修证,也算是一点体悟吧。 后来我选择了净土宗,到现在我都很感恩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圆寂多年,但是他的言教还是在指导我们这些后来人。刚开始念佛的时候,真是妄念纷飞,一点不得力。2008年5月,断肉吃素。每天晚上睡前念佛,逐渐的妄念要少一些。由于家庭原因和自己的抱负(我一直很优秀,父母希望我能做一番事业),我知道这一生不太可能出家。于是在阿弥陀佛面前发愿,今生断恶修善,勤习佛法,往生净土之后再回婆娑世界出家修行。 我1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儒家思孟心学,所以儒学功底尚可。由于有了一个坚定的“做顶天立地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的价值观,所以给学佛带了一些便利。印光大师说“佛儒二家,并则双美”,我还是有一些体会的。有时候我看儒家的《中庸》,里面提到的“中道”和《金刚经》里面的“无为法”有些类似。现在的感悟是,儒家思想已经见道,但是不圆满,所以宋明的儒学最后都要引入禅宗来发展。禅宗二祖慧可年轻时也是一个儒道高手,但最后还是选择出家修佛。 2008年6月,一天晚上在阳台上眺望小区的夜景,那天晚上夜色很好,我突然体会到心体是无染的,是无善无恶的。明朝大儒王阳明晚年的天泉证道“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时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致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好像是有一点契入。很多禅宗公案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我知道这只是皮毛的知解,不是真正的体悟。 我父母一直不赞成我学佛,他们怕我学得太深会出家。虽然我妈也会给菩萨烧香,但是她的佛教知识真是属于道听途说之类,她给菩萨烧香就是为了让菩萨保佑我们这个家庭。她和老家一个寺庙的尼姑关系很好,那个尼师是个文盲,但修持很好,我经常见这个尼师,她的苦行我们都很佩服。据说她开了智慧,很多经都会背诵。这几年这个尼师身体很差,老是生病,每次我妈去看她,回来就说:“她是服侍菩萨的人,干嘛还遭这么多病痛呢?”我嘴里不说,可心里想,二祖慧可还是被害的呢。可是普通大众对佛教的理解就是我妈的水平,要树立正见真的很重要。 我父母经常到上海来看我,他们当然不会让我念佛,所以我念佛一直都是默念,而且是睡觉前在床上念。我观想自己跪在阿弥陀佛面前,然后念出来,让自己的耳朵听到。有时候状态好的时候,会逐渐产生欢喜心。 我晚上有时候念佛的时候,很静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念佛的“我”在什么地方呢?肯定不会在四肢,如果在大脑,那么在大脑的哪个点上呢?如果不是在身体里,那么在虚空的什么地方呢?这个疑问产生了,但又找不到答案,然后只好换个念头赶紧睡觉。 2008年12月31号,也就是去年最后一天,我乘公交车回家,听手机中的mp3,是王力宏的《唯一》,当时感觉就像听自己念佛一样,是自己唱出来的,然后说不对啊,这是王力宏唱的,但是谁在听歌呢?找不到啊。突然之间,我知道了:并没有一个所谓真实的“我”,都是五蕴六尘的假合。回家之后,我写了一首四句的偈子:人牛俱不见,光明照世界。融冰归大海,月圆百花开。 可以说,在学佛的过程中,都有新的体悟和认识。现在是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修行过程中,能有明眼善知识的指引。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