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学几千年的教诲,从来没有教我们一个「争」字,在《论语》里面有提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在什么时候才有一点竞争?在射箭的时候,因为透过射箭,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但是射完箭,假如我们射得比较准,马上要跟我们的同学、朋友说「承让,承让」;下来的时候,还要请人家喝一杯酒,「真是承让,承让」。所以确实没有教竞争。当真正竞争下来,就会发生兄弟阋墙,兄弟走上法院,现在这种情况多不多?多!所以《朱子治家格言》也提到,「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当为人长辈很刻薄,把家族很多的钱都占为己有,这样的财富很难绵延下去,可能果报都会很快就把这个钱给报光了。在「兄弟」这一伦当中,我们也提到,「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为人长辈要高瞻远瞩,「争」只会让自己德行下堕,只会让家庭失和,只会让孩子学到错误的做人态度。
在隋朝时候有三个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庆、田广,他们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产分为三份,分家了。结果所有的东西都分好了,他们家门口有棵紫荆树,这棵怎么分?三个兄弟说: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这样也公平。结果才讲完过没有多久,这棵紫荆树就枯死了。田真毕竟有读过书,一看到树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气连枝,「我们兄弟分家,现在又要把树分了,树已经感受到这种失和,这种不仁爱、不友爱,它马上就枯死了」。田真想:我们不能比不上这个树木,应该要友爱才对。所以把这样的感受讲给他的兄弟听:希望我们是同气连枝,都是从父母这个根出来,父母应该不愿意看到我们分离。后来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结果这个紫荆树过没多久又活得很好。所以确实万物都是有感觉的,连树都可以感觉到分离之中所形成家庭的失和,也能够感受的到当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团结、都和睦,一定会欣欣向荣。所以我们一定要切记「以和为贵」。 假如我们不争,能够舍,能够让,舍一定能够得,所谓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诸位同修,在这几天的过程当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古今中外圣哲人舍的美德?记不记得哪个例子?范仲淹舍了他的财富,却造就了他几百年家业不衰,甚至于他的德行还让几百年来的读书人引以为楷模、表率。这个「舍」造就了万民的福祉,这个「舍」也成就了自己的德行,自己的性德。所以,舍中有无量的义趣,让中有无量的利益。诸位同修,我们要善学,能够从师长的身上,看到忍让、谦让、礼让确实让师长的德行不断提升,也让福报不断的扩展。 因为当这个「舍」是真实的真诚跟慈悲,这个舍就通一个人的性德。而性德里面具足了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相好就代表福报;所以不只相好,还有很多的无量财富在其中。我们本来就有无量财富,只要我们的德行跟性德相应,财富就会源源不绝。而这个财富很奇妙,不需要的时候都不用来,你也不用考虑要买哪一支股票,要放在哪里,怕它会变小了,不用伤这个脑筋。但是只要众生有需要,这笔财富马上就有感应,就送来了,这是性德。因为师长这一分性德就可以跟所有人的性德相应,这些人的善根马上就流露出来,就来成就这件大事因缘。所以真正所谓的财富管理大师,真正的财富管理专家,是能够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从自性当中具足无量的财富。 我们也从「让」当中了解到,人与人相交必修科目是礼让、忍让、谦让。让,恭谦有礼,让什么?让名,让利,让财物,让功劳。还有什么?让食物,让位子。生活当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处处替他人着想的地方,甚至于还有让国家,让天下。佛陀能把天下让出来,赢得所有人民对他的爱戴,也做了一个好榜样,不要贪恋名闻利养,更重要的是要让众生破迷开悟,得真实利益。当我们能舍掉这些世间的享乐,其实已经让所有接触我们的人对我们生恭敬。而当学生能生恭敬的时候,他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好,所以我们要「为人演说」,首先自己要赶快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 在周朝,因为懂得让,所以成就了他们非常好的家庭风气,还有国家的运势。所以《大学》里面也说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而周朝让了什么?周朝的泰伯、仲雍能够把天下让给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给周文王,连天下都能不争,还有什么好争?所以家庭的和乐自然带动全国人民家庭的团结和谐,所以这一让,让出了孝、让出了悌,也让出了忠,让人民能够效法。 还有没有?让什么?连命都可以舍,让给兄弟。记不记得哪个例子?赵孝、赵礼。我常常在看《德育故事》都深刻感觉到,这些历史人物、圣哲的行为就好像是把《四书》表演出来。所以《四书》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论语》跟《孟子》就是表演;而《德育故事》是更细微的表演,把《论语》里面很多的教诲演出来,所以我们在看当中也非常欢喜。周公确实愿意把命让给周武王,有一次周武王生病很严重,周公自己写了一篇祈文,到了太庙门口,对天立誓,也对着他的父亲还有他的爷爷,就是太王跟周文王,对着他们说:我希望把我的阳寿减少,希望能让我的兄长他的病能够好起来。结果感应也很强烈,周武王后来病就转好了。 周武王去世以后,因为周成王年纪还小,周公辅政,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后来成王也长大了,有些流言蜚语,一些谣言就传到了朝廷上,说可能周公有野心。周公不等周成王有什么想法,他自己就放下权位,到了他治理的鲁国那里去,确实念念为君主,为他的侄子着想,不希望他难做人。后来成王出外的时候,看到天空有异象,大白天还打雷,古代人了解到依报随着正报转,自己就开始反省:我是不是有哪些做法不顺天道?他就到了太庙前反省,刚好发现这个周公为他兄长祈求延寿的祈文。周成王一看完,非常的感动,也非常的惭愧,他的叔叔这么样辅佐他,又肯为了自己的父亲而舍掉他的生命,所以周成王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去把周公迎回来;上一代这么样兄友弟恭,下一代起而效法。所以,懂得舍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