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忽于此际生起一念,感觉双手散放着(未结手印),疑有未安。轻轻叩问:“手?” “嗯!又来了!什么“手”啊?啐!那么无智!你不是讲四大皆空吗?还有个“手”?真的那么笨啊?都会,都懂。四大皆空了,还有个“手”!?哎哟!还我的眼我的头呢!教你注意一片光明,与虚空合一。” “吔!你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你拼命抓住眼睛,眼珠子了!还在那里搞,又笨了!一证入,那个情况一来就知道了嘛!还抓这个干么?又来了!你的问题就在这里,这就是你杜忠诰要命的习气。” 老师眼明手快,一针见血。我不自觉地冒出了两句:“正是!正是!” “你赶快丢!眼珠也不是看的。眼珠子同照相机一样,是照着的。那个能够知道是什么的,那个心的第六意识分别,这个拿掉!” “你开着眼睛也可以啊!与一片自然光合一。忘记了身体,忘记眼睛,与光合一。光是不生不死的,在自然科学里头,光是不生不灭的。不过,你现在看到的光,还是光色,不要着色。所以叫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光。无量寿,寿就是寿命,它不生不死,所以无量寿、无量光。也没有边际,不在内、外、中间,一片光明中。这样懂了吗?懂了,就不要讲话了。夜里黑色黑光,白色白光,慢慢你晓得光色,就不管了。光能同你的性能一样,你只要不起分别,它就自然如如不动了嘛!所以叫“如如不动”,“如如”,两个形容词,还有个什么叫“如如”啊?好像好像没有动了。这一回你再弄不清楚,你下一次来,一进门就打屁股。” “不敢来了。”我的名言习气又发作了。 “那也随便你喽!”老师只好这么说。 “再弄不对,不敢来了。”我不得不再补上一句。 “这一下你弄对了没有?” “嗯。”语气笃定。 “你还真有妄念,还讲话呢!连这个都丢掉,赶快丢!你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你不是看过《六祖坛经》吗?“不思善,不思恶”,好的也丢,坏的也丢。都抛光,就住在与虚空光明合一中。这懂了吧!不思善,不思恶,你还有个分别呢!一下跟人家辩论起来了,毛病!善恶都不思,善恶两头都有思!这一下你舒服啊?你不要答复我,还是这个话,不对再问。” “还要放!无我了嘛。无人相,无我相,不是理论。只是一放,你就到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完了。过去心不可得,一个念头来,过去了嘛!未来心不可得,念头没有起,当然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当下就空了,听过了就完了嘛!好了,不给你多讲了。费力气!你再拿不到,你就完蛋了。” “嗯……,又来了!丢!喜怒哀乐都丢。你《中庸》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怎么中节呢?起来就把它空掉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都给你讲完了。不要给情绪动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你管它悲欢喜乐来,都是一扫而光。一个《中庸》,一个《大学》,就完了嘛!这几句话,就完了嘛!“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你都会呀!你师大毕业的。”
正在这身心与虚空光明合而为一的当儿,忽然感到悲欣交集,眼泪不自觉地滑滚了下来。这时候,老师又说:“嗯!这下你又被悲感困住了!丢掉!看光去。不是看,体会光去。悲感怎么来的呢?有人问过佛陀,有些人明白了,大哭,有些大笑。佛说那些堕落短暂的菩萨,过去修行,已经知道了,现在迷住了,堕落了。一下子明白了,会大哭。为什么?觉得我怎么那么笨啊!把自己的东西丢掉。那堕落久了的菩萨,明白了,哈哈大笑。这些都是情绪。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节,要节制,要把它停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跟虚空合一。《中庸》都讲了,就那么简单,比佛法还要明白。你懂了佛法,儒家这才懂了。现在我背《中庸》给你听,你懂了吧!懂了就信得过。一信就拉倒了,一路下去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