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忠诰先生:我与南怀瑾先生的师生情

南怀瑾,师生情

杜忠诰先生:我与南怀瑾先生的师生情

 

南怀瑾老师与杜忠诰先生的合影

杜忠诰,1948年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埤头乡一个清寒之农家,台湾著名书法家。

正文:

2012年9月29日,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居住和传道的江苏苏州太湖大学堂与世长辞,享年95岁。9月30日中秋夜,太湖大学堂沉浸在一片肃穆和哀伤之中。从各地赶来参加南怀瑾祭奠告别仪式的人们,向先生做最后的行礼。

斯人已逝,撇开学术纷争,在其弟子眼中,南怀瑾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经历和独特的魅力?几经辗转,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联系到远在台湾的书法家杜忠诰先生。他生于1948年,台湾省彰化县人,是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的硕士、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的博士。

南怀瑾身边有名望的弟子很多,但都颇为低调,杜忠诰也是如此。虽然和南老学习三十余载,在朋友眼中,他更是南老常常夸赞的好学生,但杜忠诰却一再向记者表示“绝不敢当”。“南老师不止一次对外称,他没有一个学生。只因他老人家标准太高,无人合乎他的心意,所以我不敢说是他的弟子,只是有缘和老师学习而已。”为了纪念老师,他掀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回忆了和南老交往的点滴:

师生缘始于买书

我和南老师相识30多年了。1977年2月,我们第一次见面。但事实上,我知道南怀瑾其人,是在1969年年底。那时,我还在当兵,是人生中最懵懂、困惑的时期:对自己的家庭出身心怀埋怨,对未来惶惑不安。我生在台湾省彰化县埤头乡一个清寒农家,父亲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赌徒。从很小的时候,我就眼睁睁看着家人辛苦耕种的田产,丰收后被送去还赌债,那种心痛无法言语,所以我难免会对父亲、对家庭有怨。

在军营中的一天,我在《青年战士报》上读到正在连载的南先生演讲记录稿《论语别裁》,虽然自认阅读过不少名家名篇,但南先生的文章纠正了很多我原本自以为是的知识见解,让看似教条式的《论语》突然变成对我有所启示的生命智慧,此种阅读体验从来没有过。

军中事务繁忙,每天等待那1000字左右的短文,成了我生活中最解渴的事。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对家庭的态度似乎改变了,我学会感恩苦难,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才能很早地认识到如何靠勤奋改变命运

1976年,我被保送到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二年级就读。一天,突然看到报纸上说《论语别裁》要集结成书了,于是兴奋地去找出版方预约了一套书。不久,得到通知,因预约的人多,印刷成本降低,出版方主动降价。这让我很好奇,一般商人碰到畅销都会提价,他们怎么反而降价?我心想这是个儒商啊,很贴心。后来才知道,出版方人文世界杂志社(后改名“老古出版社”)是南先生自己创办的。拿到书后,我如饥似渴地读,爱不释手。

一天在班上,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冲动,突然向导师请求,能否在班会结束时,给我10分钟时间,我要给大家推介一本书。我把上下两册的《论语别裁》拿给同学分头传阅,没想到班上37人,最后登记要我代买38套书。时任人文世界杂志社经理的古国治出面接待我,并慷慨地给我们打了折扣。

回到学校,不仅是我的班级,甚至整个系及夜校,还有每位教授的办公室,我都陆续前往推销。短短半个月时间,销出340多套。南先生听说后,非常惊讶,问此人是谁?结清尾款时,南先生托国治兄带来两件礼物,一件是南先生的新作,另一件是浅蓝色极华贵的西装料子。前者我欣然接受,后者则固辞不受。国治兄见状并未勉强,邀我择日去玩,说南先生想见见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