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钟茂森,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孝经》。我们上一次讲到「广要道章第十二」,这个经文还没有讲完,讲了此章的上半部分,是讲到「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教民礼顺,莫善於悌;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安上治民,莫善於礼」。这是讲到要改变一个社会风气,让百姓都能够和谐共处,过上和乐的生活,上下都能够互相的爱护、照顾,以礼相待,社会风气能够扭转,上下都各守其分,这是需要有孝、悌、礼、乐。孝悌这是一种存心,在上位的人,天子,他自己来行孝悌之道,便能够引领百姓都相亲相爱,而能够行孝悌之道,对自己的父母也能够爱敬,对自己的兄长也能够礼顺,这都是天子、国家领导所做的好榜样。要改变风俗,移风易俗,把社会大众引领到良善的方向去,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音乐,也就是艺术节目。做为天子,做为领导人,自己要有那种良善的爱好,他为大众演示出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一种情趣、爱好,自然也能够引导大众走上真善美。能够自己遵循著礼法,凡事依礼行事,这自然达到安上治民,能够让上位,我们说国家的政权都能够稳固,而大众也能够安定和睦,这是和谐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礼教。

  所以礼教比法制更高明,用法制来治理社会,百姓虽然被严厉的法律所摄住,不敢去胡作非为,但是心里面未必能够遵守伦理道德,只是迫於法律的那种威摄力。如果用礼教,大家遵守礼法,遵守伦理道德,而耻於作恶,这个比法制要更好,它是在百姓内心当中建立起这样的一种防线,防非止恶。能够样样遵守著礼,社会自然就能够安定和睦,而这个最重要的是天子、国家领导人带头来做。所以和谐社会必须是从领导人开始自己做个好榜样,而能够带起社会大众一起能够遵守孝悌,奉行礼仪,欣赏良善的音乐。实际上不仅是天子这一个人要带一个好头,做个好榜样,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这种义务。古人有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就是普通老百姓,天下的和谐或者是动乱,对一个老百姓来讲有没有关系?有,每个人都有一分责任,因为这个社会是我自己的社会,说到究竟处,我们眼前的这些境界,统统都是与我有紧密相连的。所以孔子说得好,「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真正自己落实仁道,行孝悌礼义,能够把仁做到,这社会也就跟著归仁,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一日克己复礼是谁克己复礼?就是我克己复礼,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是一个匹夫,但是我对於天下的和谐或者是动乱,负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这个天下是我的天下,所以我能够一日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遵循著礼法,遵循著古圣先贤的教诲,落实伦理道德,这叫复礼,那么天下就归仁,都能够归到仁道上面来,当然这就是和谐世界、大同世界。这是说到究竟处。

  确实整个天下就是一个自己,自己做好了天下都做好了。所以教民亲爱、教民礼顺、移风易俗、安上治民,谁的责任?我自己的责任,我要好好的落实孝道、悌道,遵循著礼乐,这样自然能够达至社会和谐、世界大同。这里面这个礼字就很重要,刚才我们讲到的,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为仁之道,仁是仁爱的仁,要把仁爱推广於天下,自己要克己复礼,要遵守礼。礼是什么?孔老夫子在这一章特别把礼提取出来为我们说明,请看经文:

  【礼者。敬而已矣。】

  这句话讲的就是,礼就是敬而已,礼敬礼敬,礼是表现在外的,敬是在内心,内心恭敬,外在的身口意,我们说三业,自然就表现出礼,所以这个礼的本就是敬。唐玄宗他注解中说得好,「敬者,礼之本也」,礼的根本在於内心的恭敬,所以心为根本。古人讲「诚於中而形於外」,内心中有诚敬,外在身体自然表现出这种礼,甚至不用学礼,他也自然能够把礼表现出来。好比说《弟子规》上讲的,「尊长前,声要低」这句话,这是礼,在尊长面前我们声音不能够太高,因为高了就是放肆。这个话,如果没有学过《弟子规》这句话的,但是如果他对某人特别恭敬,他在某人面前他也会做到「尊长前,声要低」,他自然就会柔声下气,谦恭有礼,哪怕是这条礼这个条目他没有学过,可是他自然表现出来就是有礼的,为什么?因为他内心有恭敬。这是用个比喻来说明。所以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根本,礼之本,那就是恭敬,学礼其实是很容易学到的。所以儒家讲的威仪三千,这威仪三千是三千条礼仪,你逐条逐条学,确实要记得多,记下来都不容易,何况你要把它做出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根本,那就好学了。根本是什么?恭敬心。能抓住这恭敬心,把恭敬心培养出来,自然你的三千威仪的礼就能做到。

  恭敬心是我们本性本善,是我们自性中的性德,本有的。但是虽然是本有,而我们自从出生以后,一直到长大,受到种种的污染,思想的污染,所以我们的恭敬心,确实如果没有用礼去培养,会丧失掉。这个丧失是迷失,不是真的没有,它是我们的本善、我们的性德,不会说消失掉的。只是我们现在受到污染,什么污染?傲慢的污染,自以为是的污染。很多西方的这些电影,崇尚的个人主义,培养人的傲慢心,让人目中无人,结果敬就没有。所以孩子很小你看看了电视以后,他对於父母也没有恭敬心,对父母没有恭敬心,以后对老师、对长辈、对领导他也是没有恭敬心。所以如何来恢复他的恭敬心、恢复他的本善?就要学礼。所以学礼的目的就是恢复恭敬心,「礼者,敬而已矣」。夫子在本章特别提到孝道、悌道,和为人臣之道,那是忠,孝、悌、忠三种德行。我们看经文: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这是夫子教礼敬。广义上面来讲,礼也包括孝、悌、忠,一切的伦理道德都包括在礼上面,所以礼教就是帮助我们恢复伦理道德、恢复本善。这个需要天子带头来做,如何带头?就是用礼、用恭敬。古人讲得好,「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首先要恭敬别人、爱别人,自然能够感得别人爱敬我们。所以做天子的能够『敬其父』,这个「父」是父亲,敬谁的父亲?首先敬自己的父亲,这是孝道。把孝道表演出来,大家跟著看到,学著也恭敬自己的父亲,大家都很欢喜,因为孝道是本善,当本善流露出来的时候,真的是不亦悦乎。这种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从外面来的,像得到欲望的满足,财色名食睡这些欲望得到满足,那好比是刺激,它不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喜悦是人内心当中契入本善而感到无比的欢欣。所以当百姓都能效法天子孝敬父母,本善流露,百姓都很喜悦。天子不仅要尊敬自己的父亲,为大家做个好榜样,而且要尊敬所有为人父的。《弟子规》上讲的,「事诸父,如事父」,对待比自己年长一倍的,一般来讲,比自己大二十年的,那就属於父亲那一辈的,见到这些长辈就如同对待自己父亲那样来孝敬他们,他们的儿女当然就非常的高兴。所以你敬他们的父母,儿女就非常的高兴,而自自然然他对你也就很爱戴、很恭敬,为你效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