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三集)

钟茂森,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孝经》,请看「圣治章第九」。昨天我们还没有把这章讲完,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们从这一章末后这一段看起,先把这一段经文,今天要讲的这一句跟大家念一下: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意义很深刻,这是讲到如果我们对於父母双亲都不能够去尽孝道,不能够爱父母,这就叫做『悖德』,违背道德,如果对於自己父母亲都不能够敬而去敬别人,这就叫做『悖礼』。所以首先要对自己父母能爱、能敬,然后才能够爱敬别人。我们来看唐玄宗他的注解,他注得很简单,他说「言尽爱敬之道,然后施教於人,违此则於德礼为悖也」。这是说到爱敬之道我们要自己先要做到,自己对自己的父母我们要有真诚的爱心,能够恭敬父母,这是德之本,自己能够把爱敬之道行出来,才能够帮助别人行爱敬之道。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够去行爱敬之道,而想要让天下人去行爱敬之道,这叫做「悖德」、「悖礼」,这是违背道德和礼仪的。所以一个君子他必定是正己而后化人,能够自己尽孝然后才可以教化别人去尽孝。所以德行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自己要先做到,只有做到了,这个德行教育才有真正的效果。好比说父母教导孩子,教孝道,如果儿女他看到父母给他表演出很好的样子,孝敬父母、孝敬老人,那么儿女自自然然他就能够做到,如果是父母不能够自己尽孝,他也不可能教得好自己的儿女。所以教育要懂得我们教育者自己先受教育。

  家庭里面父母如是,在一个国家领导人亦如是。譬如说国家领导人提倡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鼓励大家能够和睦共处、互相帮助,能够行爱敬之道,那么国家领导人自己必定是先做个好样子,然后他的施教才能服众。就好像我们看到在五一二大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立刻就奔赴前线参加救灾的工作,不辞辛劳,不畏惧危险,这是一种爱敬之心流露。领导人能够这样去行爱敬之道,举国上下都响应,所以我们看到灾难之后,反而显现出全国人民那种团结、那种爱心。所以看到之后真正能够体会得,君子必定是先自行爱敬,然后才能有这种「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谈到爱敬,它是一种性德,人他要把这种性德彰显出来,最好的方式是在家里去落实孝道,将自己的爱敬之心向父母来显现,而把这个爱敬之心能够培养出来以后,他就能够在社会对待所有的人都行这种爱敬之道,这样就叫顺德、顺礼,而不是悖德、悖礼。所以不爱敬自己的父母双亲而爱敬别人,那就叫做悖德、悖礼,能够爱敬自己父母双亲而后爱敬别人,这就是顺德、顺礼,顺著自己的性德,与本性本善相应。如果不是顺著自己本性,这种德是什么?叫凶德,后头文会说到,「皆在於凶德」。凶德就是什么?凶就是凶悍,对性德的这种凶悍,这种损害,就违背我们的本性,结果也必定是凶的,凶灾。我们继续来看下面经文: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

  这特别是讲到国家的领导人,他如果能够自己先把孝道做到,然后以爱敬父母之心爱敬百姓,这就可以实现和谐社会。实际上和谐社会也是性德的作用,本来社会就是应该和谐的,人人都顺著本性本善而行事,社会就必定和谐,这叫顺著本性。如果对父母双亲不能爱敬而却去爱敬别人,这就是逆著性德,逆著天下的人心,所以百姓就无所适从,他不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顺逆他搞不清楚,所以无所法则了,这个则就是效法,他不知道应该怎么个走法,应该学什么人。这是什么?天下所行的是逆道,不是顺道,天下之所以行逆道,是因为国家领导、天子他行逆道。所以百姓都是在看著天子,天子能顺著性德行事,百姓也就顺,民心也就顺,如果反之,必定会有灾难。所以唐玄宗在注解当中说到,「行教以顺人心,今自逆之,则下无所法则也」。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推行教化,《礼记.学记》上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建立政权,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使到人民在这个政权建立以后,开始进入正常的轨道,安居乐业。所以这个教育是要顺人心,人心它们是本善的,也就是说教化要懂得顺著本性本善。如果是逆了,今自逆之,逆著人心,也就逆著本善,下面的百姓就无所法则,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会做错误的事情。结果?这就是下面经文讲的,「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这个在,在邢昺《正义》里面注解说,是「心之所在」,这人心就不在善,就变成恶。

  当人心从善转成恶,这底下讲的,「皆在於凶德」,凶就是凶害,损害德行。这个结果必定是会招致国家的灾难,或者是天灾,或者是人祸,甚至可能国家政权都不稳固。我们看历史,朝代的更替皆是因为每个朝代的最后的这个国君昏庸,他不知道行善,荒淫无度,种种的这些问题出现,因此他的政权就被推翻,这就是所谓皆在於凶德。唐玄宗解释这个善、这个凶,他说到,「善,谓身行爱敬也。凶,谓悖其德礼也」,这是扣紧前面的经文讲的。「不在於善」,这个善是讲的身能行爱敬之道,爱父母、敬父母这是善,这是百善之先,孝道,如果不能够行善,这个善不仅包括身,也包括心,身要懂得敬和照顾、关怀父母,心是爱著父母,能够如此的尽孝,这必定是吉祥。如果不能够这样去行孝,这叫做凶德,悖其德礼,违背了道德、礼法。如果是国家的百姓都违背道德、礼法的话,这个社会就不太平,必定是有灾难。所以善的果报就是吉祥,不善的果报那就是凶灾。所以在一个国家来讲,最重要的是推行孝治、推行仁政,用教育来引导百姓能行爱敬之道,能够事亲,到事君,到立身,这样去学,这样去做,社会自然太平,天子可以垂拱而致太平。底下讲的:

  【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这个『得之』也就是得到他的权位,就是说得志。如果是有损於道德、礼法的,有违背爱敬之道的,『君子不贵』,这个「君子」指的是古圣先贤,也包括社会上真正的仁人君子,他们不会稀罕这些。真正的君子淡泊名利,他对於这些权位、名利都看得是非常淡。就像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如果是行不义,不义是不应该做的事情,而达到富贵,这种富贵,孔子看得像浮云一样。这浮云不仅是说他看得很淡,而且他知道这种富贵它是一种虚幻的,像云彩一样,很虚幻,不能够长久,昙花一现。而后来的这个果报必定是很凄惨的,正是《易经》上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行不义的、不善的,你看这个家族,它即使是富贵,富不过三代,后来必定是家破人亡。现今的社会我们看到,行不义的这个家,不需要三代这么久,都富不过一代,富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看到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这个五百强企业的名单上,这十年之中老在换,有的公司甚至破产、倒闭,你看十年就起这么多的变化。所以要想事业长久、家业长久,必须要行善,行善最重要的是行孝,用孝心来爱敬所有的人。一个企业想要长久,最重要的就是德,如果是靠一些不仁不义的,甚至不如法的手段而发起来的企业,这种企业必定是发得快也败得快。而企图用卑劣的手段谋取自己的暴利的,那些结果是报应也非常的快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