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意思是传来的事相应圣教集。也就是以“事类相应”结集佛陀的教法。“相应”意指“结合”或“归纳”,也就是将述说同类旨趣的经典,经过归纳而编集在一起,如阴相应、六入处相应、界相应等。 关于《杂阿含》名称的由来,据《五分律》卷三十、《四分律》卷五十四等所载,此经是佛陀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讲说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的教说,今集为一部,称《杂阿含》。又据《摩诃僧只律》卷三十二载,以汇集文句之杂者,故称《杂阿含》。另据《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载,《杂阿含》是阐明诸禅定,为坐禅人所必修习的法门。 《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载,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故称《杂阿笈摩》(《杂阿含》)。 本经是汉译四阿含中最大的一部,也是四阿含中最早成立者。依性质而区别全经可分为三大部类: □第一部分是“修多罗”,内容为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道品。 □第二部分是“只夜”,以偈颂问答而说法。 □第三部分是“记说”,是佛陀及诸弟子所说,分别编于各卷之中。 本经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风貌,其中虽然含有后代的编纂,但绝大部分皆为早期结集者。本经的法句大多简明,在实践上的修行法门,列有念住、蕴、界等道品。经由佛陀及弟子对话中,显现出四双八辈的差别,依八众而说“众相应”,使在家、出家、男女老少、诸大弟子等都能领受法益。 本经共分成七大类五十余相应,今分述如下: 一、五阴诵(佛光版卷一至卷七) □阴相应:叙述佛陀说示当观色、受、想、行、识五阴是苦、空、无我、无常,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住颠倒,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罗陀相应:叙说佛陀为侍者比丘罗陀说示五阴能令众生生死轮回,不得超脱。当观五阴是无常、苦、空、无我,无所取着,便能自觉涅槃,不受后有。及罗陀答覆众多外道出家者,自己是为断五阴苦,所以跟随佛陀出家修梵行。 □见相应:叙说由五阴而起诸邪见事。 □断知相应:叙说五阴无常,应当断除。 二、六入处诵(佛光版卷八至卷十二) 即六入处相应。佛陀对有情说示眼、耳、鼻、舌、身、意六内处及色、声、香、味、触、法六外处,是苦、空、无常、无我。若能于六入处如实知苦、空、无常、无我,则得漏尽,不受后有。
□因缘相应:叙说缘起法,如十缘起、十二缘起。佛陀教诫弟子若能依次思量十二因缘生起的原因,则能如实知苦而灭无明,得尽苦边。又说此因缘法无论佛陀出世与否,常住法界,由于佛陀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而显发于世。 □食相应:叙说四食粗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可资益有情肉体及精神,令得住世。若于四食无贪无喜,则无忧悲,亦无尘垢。 □谛相应:叙说四圣谛诸法,并劝应急求现观四圣谛,应勤学四圣谛,以离生死苦,得涅槃乐。 □界相应:叙说众生常与界俱、界和合,应当善分别种种诸界。 □受相应:记叙佛说有情身心诸受悉皆是苦,若能观无常、变易、离欲、灭、舍离,则得尽诸漏。 □舍利弗相应:记叙舍利弗说十不善业、八正道、禅定、自省等诸法。 □目揵连相应:叙说目揵连证得神通的缘由,及见众生行不善业所受的种种苦果。 □阿那律相应:叙说阿那律以善修习四念处,而得天眼大德神力,并教诸比丘修四念处可趣向远离、出要、涅槃。 □大迦旃延相应:记叙迦旃延为梵志说离贪欲、见欲;为国王说四姓平等法;为童女说十一切入处;为罹病长者说依四不坏净,修六念处等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