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成语汇编(三)(11)

安身立命 见《五灯会元 ? 长沙景岑禅师》:“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曰: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曰:却据地时如何?师曰:拖出死尸着。”“安身立命”与下文“着身处”意同。“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曰:尽十方世界

安身立命

见《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曰: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曰:却据地时如何?师曰:拖出死尸着。”“安身立命”与下文“着身处”意同。“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曰:尽十方世界是 你心。曰:恁么,则学人无着身处也。师曰:是你着身处。曰:如何是着身处?师曰:大海水,深又深。曰:学人不会。师曰:鱼龙出入任升沉。”可见在禅语中,安身立命指悟心而言。后以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如言“安身立命之所”。《水浒传》卷二:“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茅盾《创造》:“他老了,少壮时奔走衣食,不曾定下安身立命的大方针。”近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禹振声)

冷暖自知

又作冷热自知。水之冷与暖,唯有饮者自知,而无法说明。以此而比喻悟之境界亦唯有悟者自身领受而无法告知他人。景德传灯录卷四蒙山道明条(大五一?二三二上):‘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引喻对道理体会的深浅,全在自己本身的体验。宋?苏轼《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抑昌其诗也来诗下语未契作此答之》诗:“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五灯会元?卷一二?大宁道宽禅师》:“僧问:‘饮光正见,为甚么见拈花却微笑?’师答:‘忍俊不禁。’”《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忍俊不禁,把来一一记下,着了一部《济南卖书记》,诽笑这班买书的人。”《孽海花?第六回》:“一会竖蜻蜓,一会翻筋斗,虽然神出鬼没的搬演,把个达小姐看得忍俊不禁,竟浓装艳服的现了庄严宝相。”近义词:喜不自胜、哑然失笑、忍俊不住。

邪魔外道

语本《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佛教关于“魔”有许多说法,如烦恼魔、阴魔、死魔和天魔等。“魔”能扰乱身心,障碍善念与修行,与“正觉”相反,故称“邪魔“。佛教称佛法以外的宗教、哲学派别为“外道”。传说古印度有九十六外道,其中著名的为六师外道,后因以邪魔外道指妖魔鬼怪。如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也指异端邪说。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又指歪门邪道。《歧路灯》第七五回:“如今世上许多做假银的,俱是邪魔外道。”(李明权)

呵佛骂祖

禅宗为启悟弟子破除执着,常有呵骂佛陀、祖师以及劈佛像的作法。故呵佛骂祖是指教导弟子悟道。《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朗州德山宣鉴禅师》:“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后亦引喻无所顾忌。明?梅鼎祚《五合记?第六出》:“使不得呵佛骂祖。”亦作“诃佛骂祖”。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一日上堂说:“我这裹,佛也无,法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佛是老胡屎橛。”又有一僧问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如何是佛?云答:“干屎橛”。他也曾说过:“释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老僧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这都是提醒世人:凡有相者,皆是虚妄,纵是经典佛像,或圣或贤,既落形迹,皆属生灭,并不是正常如实之道。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近义词:敢作敢为。

拖泥带水

禅宗反对在语言文字上纠缠不休,主张依靠自力去顿悟解脱,一超即入佛地,称为“单刀直入”、“斩钉截铁”。如《五灯会元》卷九:“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又如《祖堂集》卷十二:“郡王之剑,不伤万类;烈士之刀,斩钉截铁。”相反,不直截了当,喜欢在事相、文字上绕来绕去,不能直探本源的,谓之“拖泥带水”。语出《五灯会元?卷十五?开先善暹禅师》:“一棒一喝,犹是葛藤,瞬目扬眉,拖泥带水,如何是直截根源?”如《景德传灯录》卷二九:“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愧。”又写作“和泥合水”。如《五灯会元》卷十四:“惺惺底筑着磕着,懵懵底和泥合水。”后用拖泥带水比喻不爽快,不简洁。如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