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概说 中国佛教史年表

中国佛教史年表 B.C.566-486 印度释迦世尊在世年代(众圣点记)。 466-386 印度释迦世尊在世年代(宇井伯寿氏说)。 274-235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向世界各地,派遣正法使者,传播佛教的时代。 139

中国佛教史年表

B.C.566-486 印度释迦世尊在世年代(众圣点记)。

466-386 印度释迦世尊在世年代(宇井伯寿氏说)。

274-235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向世界各地,派遣正法使者,传播佛教的时代。

139-126 汉武帝派张骞(─114)出使西域,打开东西之间的陆上交通。

2 (前汉元寿元年)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于博士弟子景卢。

A.C.65 (后汉永平八年)楚王英,在此时信奉佛教。

67 (后汉永平十年)因为明帝求法,传来佛法。

140-170 贵霜王国的迦弥色迦王,出现在印度及中亚细亚,兴隆佛教,因此而有好多西域僧侣,来到中国,佛教遂得日渐流行。

147 (后汉建和元年)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至洛阳。

150 (后汉和平元年)月氏沙门,支娄迦谶到洛阳。

150-250 印度龙树出世,建立实相论的教学。

170-270 提婆出现于印度。

247 (吴赤乌十年)康居人康僧会(─280),由海路到建业。

250 (魏嘉平二年)中印度昙柯迦罗,来洛阳。

260 (魏甘露五年)朱士行到西域于阗求梵本。

265 (晋泰始元年)竺法护(─308)来长安,翻译大乘经典。

310 (晋永嘉四年)西域僧佛图澄(232-348)到洛阳。

310-390 无着出世于印度,建立缘起论的教学。

320-400 世亲出现于印度。

323-325 (东晋太宁年间)东晋国内,公许汉人出家。

335 (后赵建武元年)石虎公许后赵国内的汉人出家。

340 (东晋咸康六年)东晋发生沙门可否礼敬王者的问题。

351 (前秦皇始元年)佛图澄门下的僧朗,入泰山。

366 (前秦建元二年)沙门乐僔,于敦煌鸣沙山,开石窟。

385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弥天释道安七十二岁,寂于长安。

398 (北魏天兴元年)在北魏的代郡,建五级佛塔寺。

401-413 (后秦弘始三至十五年)鸠摩罗什来长安,译出大乘经论,传来实相论教学。

402 (东晋元兴元年)慧远在庐山,结白莲社念佛。

408-429 (后秦弘始十年至宋元嘉九年)北印度的佛陀跋陀罗(觉贤)在长安及建康,译出《泥洹经》等大乘佛典。

412-433 (北凉玄始元年至义和六年)昙无谶来姑臧,译出《涅槃经》等经。

414 (东晋义熙十年)法显游学印度,前后十五年,后着《历游天竺记传》。

435-468 (宋元嘉十二年至秦始四年)中印度的求那跋陀罗,由海路来到建康,译出《胜鬘经》等。

444-446 (北魏太平真君五至七年)北魏太武帝废佛毁释,是为三武一宗的第一次法难。

454 (北魏兴光元年)随着北魏佛教的复兴,僧统昙曜,着手开凿云岗的五大石佛。

467 (北魏皇兴元年)于北魏平城永宁寺,建成七级浮图。

476 (北魏承明元年)以北魏凉州的军户三百户,为僧祇户。

493 (北魏大和七年)制定僧制四十七条,经营新都洛阳,不久,开凿龙门石窟。

504-549 (梁天监三年以后)梁武帝开始奉佛的大业。

508 (北魏永平元年)北印度的菩提流支来洛阳,译出无着及世亲的净土和《十地经论》等。

516 (北魏熙平元年)洛阳永宁寺建九层塔。

517 (梁天监十六年)梁僧佑律师,完成《出三藏记集》。

518 (北魏神龟元年)北魏于其天下诸郡,建立五级佛塔。

519 (梁天监十八年)梁慧皎,完成《高僧传》之撰着。

521 (北魏正光二年)法云及惠生,携梵本归至洛阳。

530-561 印度的护法(Dharmapāla)出现于世。

538 (梁大同四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此年的日本,始从百济国,接受佛像经卷。

548-569 (梁太清二年至陈大建元年)西印度的真谛,由海路至建康,传译无着及世亲的《摄大乘论释》等。

552 (北齐天保二年)过了佛灭一千五百年,进入末法时的第一年。

556-589 (北齐天保七年以后)那连提耶舍至邺,译出《大集月藏经》等。

574-577 (北周建德三至六年)北周武帝废佛毁释,遍及华北一带。是为三武一宗的第二次法难。

581 (隋开皇元年)文帝建立隋朝,于长安建大兴善寺,天下四十五州各建佛寺,着手复兴佛教。

589 (隋开皇九年)三阶教的信行,入长安的真寂寺。灵裕(─605) 开凿宝山石窟,刻石经。

592 (隋开皇十二年)文帝敕选天下名僧为五众及二十五众。净影寺慧 远七十岁入寂。

594 (隋开皇十四年)《法经》等的众经目录完成。三阶教的信行五十 五岁示寂。

597 (隋开皇十七年)费长房的《历代三宝纪》完成。智顗寂于天台山。

600 (隋开皇二十年)吉藏受晋王广之召,入扬州的慧日道场。

601-604 (隋仁寿元年至四年)文帝于天下一一三州,造立佛舍利塔。

605 (隋大业元年)静琬(─639)于房山开始《大藏经》的石刻。

609 (隋大业五年)道绰诣并州玄中寺,归心于净土教。

618 (唐武德元年)高祖设无遮大会于太极殿,七日行道。

623 (唐武德六年)三论宗的嘉祥吉藏七十五岁入寂。

626 (唐武德九年)由于佛道二教的论争,下达沙汰之诏。

628 (唐贞观二年)太宗为战死者于京城诸寺,七日行道。

635 (唐贞观九年)相部律宗的法砺,六十七岁示寂。

645 (唐贞观十九年)玄奘(600-664)游学印度十七年后回国,着了 《大唐西域记》。净土教的道绰八十四岁,于是年往生

667 (唐干封二年)南山律宗的道宣七十二岁入寂。

671-695 (唐咸亨二年至嗣圣十二年)义净(635-713)泛南海赴印度,游 历二十五年之后,是年带了许多梵本,回到洛阳。

675 (唐上元二年)禅宗的五祖弘忍寂。

681 (唐永隆二年)净土教的善导六十九岁往生。

682 (唐永淳元年)大慈恩寺的窥基五十一岁入寂。

690 (唐天授元年)武周革命。于两京及天下诸州,建大云寺。

693 (唐长寿二年)印度的菩提流支来华,在帝都的佛授记寺等处,译 出《宝雨经》及《大宝积经》等大乘经典。

695 (唐天册万岁元年)明佺等完成《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697 (唐圣历元年)东塔律宗的怀素示寂。

699 (唐圣历二年)实叉难陀于洛阳大遍空寺,译出《华严经》八十卷。

702-719 (长安二年至开元七年)慧日(680-748)由海路赴印度,经历十 八年后,回到长安,受慈愍三藏之号。

705 (唐神龙元年)天下诸州造中兴寺,后改名龙兴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