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照佛号,随时往生 令胸中都无牵挂,一心正念。心目内照四字佛名,历历明明,无间无断,此为要紧话,朋友平生相交,正在此处。从其今日去亦可,明日去亦可,设或不去,活到一百二十岁亦可。他皆小事,不暇及也,切勿贪生怕死而误大事。 莲池大师:《莲池遗稿》 [参考译文] 令胸中不牵挂一切世事,一心正念在佛。心目中内照“阿弥陀佛”四字佛名,历历明明,不令间断。这样,今日往生西方亦可,明日往生西方亦可,假设暂时不往生,活到一百二十岁亦可。这才是要紧的话啊。朋友平生相交,正体现在这里。其它的都是小事,无暇顾及,千万不可贪生怕死而耽误大事。 ———————————— 咬定佛号,敌过妄想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尝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焉能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在自己着力。若但将念佛做皮面,驴年无受用时。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 [参考译文] 修行的第一要务是:求解脱生死的心要真切。若生死心不真切,如何能说什么用功得力、念佛成片呢?况且众生自无量劫以来,念念妄想、纷纷扰扰,情根爱锁、坚固且隐蔽。日常生活中未尝返观内照。如今想以虚假浮泛的信心,截断多劫以来的生死之流,比如一滴水怎能灭一堆柴薪所燃的火。哪里会有这个理呢?倘若这人果然了生死的心急切。念念念佛,如救燃烧着的头,只惟恐一失人身,百劫难以再得人身。要将这一声阿弥陀佛紧紧咬定,一定要敌过妄想。无论何时何地,佛号念念现前,不被妄想所牵缠而遮障自心。这样痛下苦功夫,久久佛号纯熟,自然会感应道交。这样不求成片,自会念佛成片。此事如鱼饮水,冷暖消息只有自己知道,告诉不得他人。完全取决于了生死心真切之基础上的踏实用功而定。倘若只是悠悠泛泛,将念佛做表皮文章,那到驴年马月也得不到受用。 ———————————— 语默动静,皆可念佛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睡出声念,不但不恭敬,又且伤气,久则成病,默念功德,与常时一样。 《印光大师文钞》 [参考译文] 念佛法门,乃是舍背尘劳,契合觉性,归返心源的第一妙法。对在家人来说,更为亲切。因为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繁多。摄心参禅,以及静室诵经等修行方法,或条件不具备,或无暇顾及。唯有念佛法门,最为方便。早晚二时在佛前随分随力地礼拜、念佛、回向、发愿。除定课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念佛。只要在清洁干净处,恭敬时,或出声念,或默念,都是可以的。倘若在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只应默念,不宜出声念,不是说此时此处不能念佛。睡觉时出声念,不但不恭敬,而且伤气,念久了会致病。(若时处不宜)默念功德与平常念佛的功德,没有两样。 ———————————— 金刚法念佛 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心忆而后动于舌,舌动而后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是为心念心听也。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出来也。 妙空大师:《持名四十八法》 [参考译文] 倘若心气不顺适,或者所处的人群和地方不适宜出声念佛。便只有微动口唇,用金刚持法念佛。不拘念多少声佛号,总要字字从心里经过(念、听清楚)。心念忆佛,然后舌头微动。舌头微动,然后返念于心。舌既有音声,耳还自听,这就是心念心听。如能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这样,一个主人翁(即心自性)就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出来了。 ———————————— 十念记数念佛法 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 《印光大师文钞》 [参考译文] 应当摄耳仔细倾听佛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然不动口唇,然而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摄心念佛,妄念自然息灭。 如果或是还有妄波涌动,即用十念记数法对治,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同时须记得分明。念至十句,又须从一句到十句念。不可念到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纵然一日念数万声佛号,全都如此记数。这样念佛,不但去除妄念,也最能养神,随快随慢地念,没有一点滞碍。 ———————————— 口耳相传,自他不隔 持名念佛,要信真愿切行纯。先须放下胡思乱想一切杂念,单提正念,将四字名号系念在心。不必长用高声,恐伤元气,以致喉痛。若有昏睡时,须用高声以破昏。亦不必长用低声,恐易散入昏,反起思虑。当思虑起时,自觉心不归一,须收来正念,默默持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自他不隔,最易入手,又易纯熟,久久自成念佛三昧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