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世间

教外别传、灵山拈花一脉,自从达摩西来,少室传灯,六传至曹溪惠能,一花五叶,把珍贵的菩提种子,种植在肥沃的中华土壤里落实生根,开花结果,使中华文化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异彩。表现在文学上的
教外别传、灵山拈花一脉,自从达摩西来,少室传灯,六传至曹溪惠能,一花五叶,把珍贵的菩提种子,种植在肥沃的中华土壤里落实生根,开花结果,使中华文化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异彩。表现在文学上的,是既存在又超越;表现在生活格调上的,是既淑世又出世;表现在艺术上的,是既具象又抽象。
  儒家学术到了宋明开始僵化的时候,注入了禅的生命,便有了「心即理」的宋明理学,使儒家的学术展现出新的面貌,呈现出新的生命力。这说明了任何一种最伟大、最实在、最有用的学术,都必定是能够在现实的生活里生根的,否则它只是象牙塔里的观赏品,不能够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更不能解决人生的生死苦乐问题。
一、禅的风格与特性
  提到禅,一般人总认为这是深山古剎里,高僧大德的特权,这是文人雅士茶余酒后的调味料,与我们大众无关;总感觉到禅是壁立万仞、高不可攀,像铜墙铁壁般毫无门路可入,为什么呢?因为禅的语言、文字我们不懂;禅的公案,我们穷一生之力也解不开,何以会如此?只因为我们没有用平常心去看禅。大家若明了真理是原本如此、普遍如此的,那么禅就不应该脱离日常生活。正如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也如金刚经所讲的「一切法皆是佛法。」假如我们离开血肉现实的人生去找佛法,不但毫无意义,也找不到佛法。
  禅很难懂,不是禅师们标新立异,而是禅的幽默感使然。那是佛法人格化之后,自觉自在、自在无碍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忍俊不禁的幽默感。禅的幽默我们为什么不懂呢?
  (一)它是以有言显无言:就像云门文偃禅师,在他未得法前,一天到晚追随着陈睦州禅师问道,陈睦州禅师没办法,见他来就躲。有一次云门动作很快,门还没关,脚已伸进去了,但是陈睦州照关不误,于是把云门的脚压伤了。云门说:你压伤我的脚没关系,但你要给我说佛法是什么?陈睦州讲了五个字:「秦、时、镀、轹、钻」,这五个字你怎样排列组合,也找不出什么道理;但是云门当下就豁然大悟,悟了什么?悟在以有言显无言。各位如果把这一段公案参透了,那一定悟得很正确。有人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问云门:什么是佛?干屎橛。这都是以有言显无言。
  (二)它是以无言显有言:什么是佛?敲你一棒。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竖个指头。这是以无言显有言。虽然他只竖个手指头,可是够你写上十万字的论文。
  (三)它是通俗的幽默:有人问赵州:听说你跟南泉普愿学法,从他那里得法是吗?赵州说:镇州出大萝卜。这是借喻,镇州出大萝卜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还要多此一问吗?这是个幽默话,但很多禅宗大德拿它当公案来参,参透了又能得个什么呢?所以参公案要会选,选得不对,参了也没用。
  在盛唐时代,禅宗一花五叶,因为当时国势强盛、民生富裕,修行人的环境好,高僧大德非常多,不缺乏导师,大家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的条件之下,当然充满了幽默感。
  宋朝以后,国势积弱不振,年年花钱买和平,民生凋敝,活在那种环境之下,哪里会有幽默感?
  到了近代,一九四九年以前,列强环伺,国亡无日,中国人就更不晓得什么叫做幽默了。我们拿现在的心情,去体会祖师的心态,那是格格不入的。
  古时候的大德,像六祖没念过书,照样大澈大悟,他说的话就是经典。唯一中国人讲的话称作佛经的,就是六祖惠能大师了。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禅并非高不可攀,只是它具有高度和深度的幽默感。我们若用平常心去看禅,它不但具备普遍性,而且是在我们生活里生根的。我们可以从现在的文学、艺术上去找寻禅的踪迹,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发觉自我,因为禅就是真实的自我。
二、禅的修行要领
  我们原本的心,自一出生就被六尘不断地覆盖,形成了我们现在的表面意识──分别心;那个离开分别的、永恒不变的真心被埋没了。如何将覆盖我们原本真心的尘垢去掉,让真我抬头,这是每个不甘被埋没的人的修行课题,也是我们这一生的中心使命。
  如何使禅真正在血肉的生活当中生根、发芽、茁壮、开花、结果,有几个重点必须把握住:
  (一)以正信因果为学禅的基础
  一谈到因果,大家都说这是愚夫愚妇老太婆的口头语,太简单、太通俗了;其实因果就是真理。什么叫正信因果?比方说我们想中奖就去拜拜;想走运、想治病便到庙里去烧香……这不叫正信因果,这叫迷信。正信因果是应该向佛、学佛。
  佛在菩提树下悟的是什么?就是因果。佛陀逃离王宫,跟外道学法,发觉不相应、不真实,于是他拖着奄奄一息的肉体,在尼连禅河沐浴,喝了牧羊女施给他的羊奶之后,坐在菩提树下思惟,结果悟到了缘生法,也就是从生命的开始堕落、无明缘行……然后是生命的循环、迷失、永不回头,这叫十二因缘。
  佛观察宇宙万象,发现宇宙就是无量的因缘。「因」是一个动机,「缘」是许多条件,然后形成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是另一个结果的因……于是因果不断地互为因果,所以整个大宇宙就是因缘果的现象;也就是说宇宙中所有现象,都是条件的互相组合、互相依存。当所有条件分离的时候,找不到永恒不变的事物,所以说万物无自性。比如一座房子,我们若把水泥、沙子、石头、木材、钢筋、人工等因素都抽掉,就找不出永恒不变的房子,而且这些各个不同的条件也会逐渐消失。我们人是近六十兆原子组成的,把这些原子拿掉,也找不到这个人,所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当条件分开之后,便没有任何的事物存在。
  宇宙是条件的组合,所以宇宙当体是空;虽然是空,但人在宇宙当中,还必须承认宇宙的规律和法则,也就是因缘法,这在逻辑学里叫做自然齐一律。佛用「因缘法」来批判当时的外道六师,所谓外道六师即是:
  1、一因论者:说宇宙一切都是梵天创造的,就这一个原因。佛说:那么谁创造了梵天呢?外道无话可说。佛用因缘法批判了一因论。
  2、无因论者:说一切没有什么道理,无作者、无受者,也没有规律、法则。佛依然用因果法举例,使无因论外道哑口无言。
  3、邪因论者:说我们如果活在精神和物质的满足、享受里,当下就解脱,就没有烦恼。这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天下哪有无条件的事情呢?你要满足精神的需要,那不大可能,因为欲壑难填;物质方面,要耕耘才有收获,要付出才能获得,你凭什么保有物质的满足呢?如果因缘不具足,你的空想也不会有结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