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法师: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3)

于是他开始觉悟了。人,不是天生下来就要受到折磨的,而是自己(前世或今世)亲手所造作的冤孽的报应。怪不得算命的朋友算不出这一段霉运,原来自己的作孽将本来的好运改变成霉运!反过来说,如果以前是做很多善事

于是他开始觉悟了。人,不是天生下来就要受到折磨的,而是自己(前世或今世)亲手所造作的冤孽的报应。怪不得算命的朋友算不出这一段霉运,原来自己的作孽将本来的好运改变成霉运!反过来说,如果以前是做很多善事的话,那么,也一定能将自己的恶运改变成好运的。这样说来,命运掌握在我的手中了!要想改善自己的命运,唯有一条大道可行,就是——勤修善德,广积阴功!
(五)违缘病(不可抗拒的自然疾病)
病是业力所致,因缘相会而生,业力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分类:
1、以共业与不共业来分:
(1)共业:我们造一些业,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大家一起受果报,称为共业。共业把大家带到相同的背景当中,但在相同的背景之中,只是承担属于自己的别业所致的苦与乐。
(2)不共业:我们造一些业,只影响个人的身心,个人受报,称为不共业。每个人的身心都是不共业所形成的果报,比如我们内心的思维,别人是不能和我们共同享用的;又比如我们共用佛堂来听闻佛法,同住在成都等,此皆是我们的共业。但共业中有不共业,比如成都人有不同的家庭,每个人享用自己的家庭物资,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这就是共业中的不共业,他们造了某些同样的业,共同组织家庭,就生活在一起,那就是共业。
2、以定业与不定业来分:
(1)定业:有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已肯定,称为共业。比如杀人,果报是将来堕入地狱,称为报定;如果堕入地狱的时间也肯定,称为定业。如果堕入地狱的时间不肯定,称为不定业。在佛经中说,杀父母亲的业是逆罪,死后下一世必定堕入地狱,称为定业。
(2)不定业:有一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不肯定,称为不定业。经常听说拜佛忏悔消业障,如果我们有深入经藏的话,就知道佛陀有三不能,其中一项就是‘定业佛不能转’比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后必定堕入地狱,任由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它的果报。但是不定业就不同,可以通过拜佛忏悔,修行来改变它。所以有许多人想靠忏悔来把一切的业消灭掉,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定业没办法转,一定要受报。
四、把握身心健康之法
(一)修“行”。
“修行”就是修改自己的行为,将错误的行为修改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寡欲无为清净身
深迷于色境的多半会生肾病;
贪享声音的人多半会生肝病;
贪爱香气的人多半会生肺病;
贪图口味的人多半会生心病;
眷恋触觉的人多半会生脾病;
杀生——会引起肝脏和眼睛的毛病;
偷盗——会引起肺部和鼻子的毛病;
邪淫——会引起肾脏和耳朵的毛病;
妄语——会引起脾脏和舌头的毛病;
饮酒——会引起心脏和嘴巴的毛病;
......
2、忍辱方熄嗔心火。
“怒”是心奴,“恕”是心如。嗔心一起,因为不能作主而引发身口意三业造恶,成为自己的奴隶;反之,如果知道回光返照,忍恶无嗔、忍心不动,能作自己的主人,内心自然平静自在。经典有段譬喻:忍辱与慈悲是双翼,能助飞离嗔恚怨恨的黑暗深坑;由忍辱力与慈悲力之故,能趋向空性智慧的光明虚空,得大自在。如此,以慈悲柔和之心常行忍辱,不但自利亦能利他。
公案:
从前有一位商人,逢年过节仍辛苦地到外地做买卖,有一次正巧看见有人在卖吉祥签,一偈五百两,心想过年讨个吉利,虽然很贵,还是忍痛买下了;那人还特别交代他,偈子必须背熟才能发挥功用。于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就不停地背诵:“往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时要思量,放下嗔心最吉祥。”回到家中后,竟发现房门外有两双鞋,心想自己为这个家辛苦操劳,妻子却红杏出墙,当即火冒三丈,冲向厨房拿起菜刀,准备砍杀……忽然脑中浮现刚才诵念的偈子,他往前走了三步,想一想,退后又走了三步,再想一想。原本熟睡的妻子听见外头的脚步声醒过来,知道是丈夫回来了,便说:“新年到了,为了讨吉祥,欢迎你从外地回来,我特别在门口放了一双新鞋给你!”丈夫于是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场误会,幸好有这吉祥签才免去了可能产生的灾难。所以心中起嗔心时要忍一忍,三思而后行,否则往往会因小失大.
3、勇猛精进智慧开。
回顾我们度过的几十年,几十年就如同一瞬间,然而每天在相同的生活作息之下,却让我们察觉不出时光于何时悄然流逝。人生时日无法长留,却仍有许多需要了解的事物,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地把握时间。
我们的智慧其实与佛平等,只是佛陀他能启开智慧之门,反观自性,开发自性的智慧,进而发挥良能。慧性之门一打开,天下宇宙万物真理,就能与内心的慧性契合,如此一来,外面的道理自然就与我们会合。
4、谦虚谨慎勿骄慢。
佛说人生二十难,第十二难就是除灭我慢。人心通常都会贡高我慢,少有愿意低声下气的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平常心去对待他人,就能时时轻柔温和,这个社会以及每个家庭,必然变得祥和美满。人总是认为“我的学识很渊博,我的功夫技术很好,我的研究很深刻,我所有的一切都比别人好。”于是就产生不可一世、贡高我慢的心态,这种人就是浅薄短见的人。
浅薄短见的人只看得见眼前,一切自以为是,其实“一山更比一山高”,比他强的人比比皆是。就算有一些本事,满腹学问;或者他的境遇比别人好,但这一切都是环境促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样的本事,而是环境让他有学习的机会,造就了他的优势。其实越是学识广博、有本领的人,越是谦虚;目空一切的人,实际上内部是空心、没有用的。
5、深信因果疑惑消。
(二)修“心”。
1、生出离心。
2、发菩提心。
3、立清净见。
(三)善业的积累。
1、忏悔业障
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积累定道资粮
五、圆满的智慧与觉悟
——生活的真谛
以上是佛教的善巧方法,还有更究竟彻底的出世间法。它启示人们澄清妄念,明心见性,化除惑业,了脱生死,证得不生不灭,涅槃寂静的究竟解脱、智慧圆满之道。这才是佛教的真正的目的和最终目的,也是佛法与生活的精髓。
果报
不识因果难入道,知因识果非玄妙。
生起出离为根本,明心见性是坐标。
今生蒙佛当立志,资粮具足宿业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