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四法印(5)

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心经》,其中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根据佛陀的说法,当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你就产生一个“自我”的概念,可是它根本不存在。但这正是你所

   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心经》,其中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根据佛陀的说法,当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你就产生一个“自我”的概念,可是它根本不存在。但这正是你所执着的东西,所以很荒谬。不过虽然听起来很容易,真要跟我执战斗却非常困难,因为这是我们的老习惯。就连戒烟都非常难,而抽烟跟我执相比还算是个新的习惯,因为你刚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拿着烟。我执是一个非常老旧的习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就像刚才讲的,因为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我们认为有一个“自我”。然后我们搭建了很多藏身之处,让自我感到舒适、安全而有力量,比如钱财,权力、影响力、友谊等。如果没有自我,就没有经济;如果佛陀所说的真的奏效,许多人真正开始修习无我,那市场经济就会垮掉。因为不安全感消失了,没有了不安全感,就没有生意可做。我对生意懂得不多,不过看起来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有人试着告诉我们,我们缺少某样东西,应该拥有某样东西,好让这个不存在的自我感到更安全、更舒适一点。而在这个让并不存在自我更舒适的过程中,从宏观来看,我们摧毁了我们的世界,摧毁了环境,摧毁了一切;从微观来看,当我们对朋友与家人说我们爱他们,我们其实爱的是自己,我们想把他们放到架子上,以便在想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取到。

   这就是佛陀提出的第二个见地——一切源自自我的情绪皆苦。如同我刚才讲的,这个见地与宗教无关,也和道德伦常无关。可是在佛教里,经常谈到道德伦常,我们有一整套的“律”,其中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解真理而设计的。正如刚才说过,在枪杆的威胁下,你会说天空是绿的。这整个复杂的修行道路,都是佛陀亲自开示的。

   金刚经》在中国很受欢迎,也许你们有些人记得,佛陀在这部经里说:若以色相见我,是邪见。他也说到:佛的各种身相并不真实,也不存在。当然,这很难理解。我们想要个救世主,想要个可以怪罪的人,或当我们没有任何选择时,我们想要个可以祈求的对象。我们佛教徒谈论金身的佛,因为我们喜欢金子,从来没有谁谈过木炭颜色的佛。如果你看着佛的各种身相,你就会了解到,这又是另一种善巧方便。我们所谈的真理就是佛,出了佛之外,没有其他真理。真理无色、无形,也不是铜做的,可是我们要用某种方式让人们对这个真理有兴趣,这很重要。如果你爱某个人,真的希望他快乐,真的希望带给他快乐的因,你就会做任何事来引导他走向真理,走向快乐的因。

   我想试着谈谈佛的慈悲心。佛希望让人们了悟真理,但是从常人角度来看,真理是苦的。例如三天前我在印度参加一场非常盛大的婚礼,我实在不能跑到这对素未谋面的新人面前跟他们说:“知道吗?你们有一天会死。还有,因为你俩都是凡人,所以你们会常吵架,意见不和、、、、、、”为了传达真理,你得让真理看起来很吸引人,这就是佛教徒把佛像漆成金色的原因。当然后来发展得更复杂了,有人喜欢蓝色,于是有了天蓝宝石色的佛像;有人喜欢珊瑚,所以阿弥陀佛是红色的,诸如此类。

   假如你仔细检验佛教的这些方法就会发现,如果它真实可靠,总能引导你走向真理。举例来说,佛有金身,或者垂到肩上的耳朵,这些是我们佛教徒引以为傲的佛的特质。但认真来讲,你真的会跟这样的人约会吗?你会骄傲地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男朋友是金色皮肤,耳朵垂到肩膀上吗?所以说这些佛教的象征都是设计出来的,是为了吸引你、引导你走向真理。只要你仍受制于色彩和形状,你就仍受制于和合的现象。

   我很难把这些佛教的见地在很短的时间里说清楚,它们的意涵非常广大。四法印里还有另外两个真理,我们明天再来讨论。

 

问与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