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有人想要学更多的东西,每个人都想抓住很多东西,想要更上一层楼,所以我继续地谈下去。
你本来是一个律师,你觉得这样不够,所以你修小乘,你可以成为小乘修行人;若你仍不满意,我想,这是可以的,你能这么做。换个角度来说也很简单,就是在前面谈过的“不要伤害别人,和放弃伤害别人的原因”基础上,帮助别人,同时积聚帮助别人的原因,这种修行就是大乘的修行。这里头包含着“无私”,就是“没有自我在的”。
如果我们想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这件事并不难。举个例子来说,大庭广众之下,看到一个乞丐或极需救济的人,在此情况下,任何人都能毫无困难地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千元大钞放在他的手里,但做这件事可能跟自私有关。“要帮助别人,同时是毫无自私地帮助别人”是非常因难的,这是表现在非常微细的事情上。怎么说呢?比方:因今晚空间不够,可能有这样的事会发生:也许有人想坐在前面,但前面的人却不想放弃他坐的地方,此情况下,我们就是没准备好要帮助别人。
当我谈到“帮助众生”时,并不是要大家去做一件大事:如去非洲帮助那些饥民什么的,我说的是一种基础的修行方式,是对于在每一天每一分钟所能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或东西。举个例子来说,把你的座位,让给一个最想坐的人。我在此对这些坐在前面位子的人,感到很抱歉,我不是要讲前面的人怎么样,我也无意伤害别人;可是当大家听到时,心里是不是觉得不太舒服呢?这也是我们得检查的事情。
当我们听到这里时,是否觉得不好意思呢?是否应选后面一点的位子呢?如果我们那么觉得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就明自了,我们的确有点自私。又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此完全是顾着自己的面子。我以上所谈的都是活用的方法,这也就是每一天的生活。
今晚,我不打算谈很高的哲理和“空性”、“般若”这类等等。现在,在大乘之上,我们也许想再上一层楼,想着一个金刚乘的修行者。这就表示了我们可以做律师,可以做小乘的修行人、大乘的修行人、金刚乘的修行人,我们可同时这么做,这是没有问题的,很简单,就是“你对一切的众生都要有清净的见地”。但换句话说,这也可以是很难的,如果我们没有如此的净观,我们认为自己是观世音菩萨,那又有什么意思?这一切的观想,在藏文中是表示“增加你的净观”或“清净的见地”,这种净观,在金刚乘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座的人,很多是竹千法王的弟子,在竹千法王领导的竹巴噶举派中,非常非常重视这种净观。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净观,却想“我是观世音菩萨”,我想若自己老是如此做,一定老觉得自己孤独。
“我在此”、“我有四只手”、“别人又不太亲近、又难看”、“又想从我这儿要很多东西”,以上,都不是金刚乘的办法的。我们必须把净观用于每一个众生的身上,每一件事、每个时间、每个地方,如果你都能真正的产生净观,这种清净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打扰得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