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更能肯定‘众生皆有佛性’,只为无明烦恼所盖覆而不能显发,呈现看似不平等的假象。等到修证成佛了,原来又是真平等。 因此,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本应‘只管修行,不管余事’的,但由于受到业 障(所知障、烦恼障)的种种牵绊,又堕入分别固执的坑堑里,造成了言行的不 相应,或者缺乏自信,不能精进不懈,始终如一。在此把一些修行上的心理障碍 列成三个项目:第一是关于根机的问题。第二是关于信心的问题。第三是关于生 活的问题。 第一、关于根机的问题。关于根机的问题,又分成三个: (1).出家与在家─有人认为要修行一定要出家,或弘扬佛法是出家人的责任。其实从大乘的义理看,在家与出家为因缘或愿力的区分,不是修行能否成就的界线。像胜蔓经里的胜蔓夫人、维摩结经里的维摩诘居士、梁武帝和傅大士、唐朝的白居易和裴休、清朝杨仁山、民初欧阳渐、还有近年的李炳南等人,都是相当杰出的在家修行人。现存大乘经里,大部份也以在家菩萨为主,不但说法的是在家菩萨,连闻法的也部份是在家。现在的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菩萨像,除了地藏菩萨现出家相外,其余如文殊、普贤、观音等都现在家相。小乘以出家为重,因此说出家得阿罗汉果,在家最高证阿那含果;大乘以居士为多,因此说在家菩萨所入不思议境界,非小乘声闻能知。崇出家而抑在家,实有失佛法平等的真义;崇在家而抑出家,也恐非佛陀之本意,且易流于低级的民间信仰,或只重学术研究,不重实际修持的世间知识,沦为文字的游戏。应该说在家与出家平等,才是大乘佛法的特征。 (2).男人与女人─过去佛教受世间重男轻女的影响,以为女人的业障较重,较难修行,尤其在佛陀时代,又立有八敬法来限制女人出家,其实这是适应印度当时的环境使然,并非佛陀不主张男女平等。我们从经上或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有成就的女众,如胜蔓经的胜蔓夫人、妙慧童女经的妙慧童女、法华经的龙女、以及佛陀的姨母摩诃波□波提、佛陀俗家妃子耶输陀罗、禅宗初祖达摩弟子尼总持、近代长沙复律尼师等,都是在家或出家修行,道风高妙的女性大德。所以,就修行而言,经上的意思应为平等摄受,胜蔓经说:‘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法华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 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甚至摩诃波□波提比丘尼去世后,佛以‘大丈夫’来称呼他,因为‘大丈夫’是不拘形相的,凡能依佛法去做,而且做得彻底的,不论男女都叫‘大丈夫’。 (3).智慧与愚痴─从世间的观念看一般学问家、科学家、哲学家都是众所公认智慧高超的人,若从佛法的观念看,那不过是一种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世间的智慧纵能促使人类文明进步,却也带给人类各种的灾难,又如哲学家虽能推论宇宙人生的部份道理,道德家依社会需要规范人类伦理行为,但归根究底的说,皆为世间有漏智所成的有为法,不能令人明心见性,了生脱死,获得究竟的安乐。因为世间智是由第六识妄心分别出来的一种妄知妄见,是相对杂染的我执,所以由此所生的理论,非但有限,而且钻不出矛盾的桎梏,它只可称为‘知识’─由经验和不断学习累积而成的知识,不可称做‘智慧’。那么怎么才够资格称做‘智慧’呢?智慧有照了和监别的功用,能勘破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缘起幻相,其中并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存在,又能了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妙理,证同人人本具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