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元禅师:修行(5)

依此修行便可以超脱苦、集二谛,达到寂静涅盘。 上说四谛,为什么叫‘谛’呢?谛是审察真实的意思。 审察三界,的确充满了诸苦,有逼迫性,所以叫苦谛; 审察苦从何处来?原是众生依业受报而来,有招感性,所以叫集

依此修行便可以超脱苦、集二谛,达到寂静涅盘。

 

上说四谛,为什么叫‘谛’呢?谛是审察真实的意思。

审察三界,的确充满了诸苦,有逼迫性,所以叫苦谛;

审察苦从何处来?原是众生依业受报而来,有招感性,所以叫集谛;

审察知苦断集的方法,是可修性,所以叫道谛;

审察修道的结果为寂灭涅盘,是可证性,所以叫灭谛。

 

凡夫迷惑这个谛理,不知生死的苦,因此而认苦作乐,起惑造业,依业受报,轮回不息,因此永远做众生,不肯学佛修行。圣人了悟这个谛理,觉知三界生死是苦,苦的源头是集,同时知道有涅盘可证,有入涅盘的道可修,从此精进不已,达到断证的究竟。

由此可知,明白了四圣谛的道理,就能明白‘我为什么要修行’了。当然,身为一位修行者,除了拯救自身之外,更要擎起智慧的明灯,去拯救沉溺于痛苦的众生,所谓自觉觉他,己立立人,这才是修行最崇高的目的。

 

参、我应抱持怎样的心态

佛法在世间流行,自有其本然的条件,一个是‘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一个是‘众生平等’。

但众生虽皆有佛性,假若不经由正确的修行,仍旧成不了佛道,而众生平等,也是站在本具佛性的立场来说。如纯就世间的现象去看,众生应该是不平等的,如天上的欢乐不同于地狱的极苦,人间贫富贵贱美丑的差别也是不同,这些不平等的现象,即是苦谛的差别果报。从你造什么样的‘因’,生什么样的果的道理去探求,‘自作自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因此就这个观念可以理解‘众生平等’才是究竟的真平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