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讲记(十三)

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达真堪布

《菩萨宝鬘论》讲记(十三)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给大家讲《菩萨宝鬘论》。
  
  
不作面谀不喜新,恒时沉着稳重行。
  
  我们想要慈悲众生,利益众生,就要和他们搞好关系。但是互相之间也要保持距离,保持清净。无论在何处,在单位还是在道场,一般的情况下不要当面恭维,不要走得太近,也不要相处得太密切,要保持稳重。就像上师如意宝讲的一样:“不扰乱他人的心,也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否则,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前几天我们学习《三十忠告论》,龙钦巴大士也说过,修行人互相之间要团结,但也要保持距离。
  
  尤其是我们皈依同一个上师,在同一个道场或坛城共修,都是金刚兄弟姐妹。彼此应该平等对待,不能有分别,不能成为恶友。可有的人不是这样的,而是刚开始很亲热,走得很近,但没过多久就变了。所以作为修行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适度,做到不远不近。我们互相之间都是善友、道友,不能有其它的关系,不能互相利用,更不能互相伤害。
  
  金刚是坚固不坏、不动摇、清净的意思。金刚道友之间的关系不能有变化,也不能有破坏,否则就不是金刚道友了,就不适合到道场共修了。我们要团结,要互相帮助,但一般的情况下要保持距离。
  
  不管是在寺院,还是在佛学院,有些人有这样的习性:刚开始关系特别好,吃、穿、住都在一起,不分彼此,相处很融洽。但没过几天、几个月、几年,就出问题了,互相说一些是非或互相伤害,有些人太容易这样了。还有一种人,和什么人都合不来,这也是错误,也不好。
  
  即使大家关系很和睦,相处得很好,也要保持适度,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长久。我们有一句俗语:“一天的人应该是一生的人。”有的人还行,没有太多的事,但是有的人就差一些,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今天很热情,明天又很冷漠。不能这样,要处处保持稳重,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也不扰乱他人的心。
  
  
断除欺凌其他众,虔诚恭敬而安住。
  
  “断除欺凌其他众”,无论在哪里,当自己有一点点功劳或者成就的时候,不能去欺负和凌辱他人。“虔诚恭敬而安住”,互相尊重,虔诚恭敬,这是礼貌!不只是修行人,做人也应该这样。
  
  我们现在修行了,修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修大圆满法,更应该这样做。大乘佛法里讲,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你恭敬他们,对他们有礼貌是应该的。自己是不是大乘行者,就看有没有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父母。若是你真有这样的正见或智慧,就会有发自内心的恭敬和礼貌。若是你真能将一切众生观为男女本尊,自然就有恭敬和礼貌了。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是清净圆满的,这才叫大圆满。若是能发自内心地恭敬他人,礼貌地与他人相处,这个力量不可思议。因为只有诚心,才能感化人心。我们学佛就是要提高境界,提高认识。
  
  虽然现在到处都在提倡要恭敬他人,要对人有礼貌。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智慧和信念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了,也是表面上的、假的。很多时候,很多机构为了礼仪还要去培训员工。但是培训出来、装出来的恭敬和礼貌没有多大的力量,感动不了他人,也感化不了人心。若想真的做到人人恭敬他人,对他人有礼貌,就要学习佛法,学修大乘佛法。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要考虑对方,考虑他人,要换位思考,任何时候都要奉献、付出。”处处都有这样的教育和培训,都想用这种方式达到目的。说实话,这都是徒劳无益的,不可能做到。要想真正做到这些,首先要破除我执,证悟无我,知道“我”不是真有、实有的,而是如幻如梦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无私地奉献与付出,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恭敬与礼貌。
  
  对现在的社会来说,大乘佛法的教育和理念非常重要。有的人说佛法是迷信,然后用其他的方式去教育、培训人们。其实越这样做,人越虚伪,越达不到目的。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应该有佛法的教育和培训,这样人就不一样了。
  
  这次我们举办了首届“点亮心灯”夏令营活动,第一天开幕的时候,我接触过孩子们,他们当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今天早上,他们去我那里,轮流讲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尽管没有几天的时间,孩子们对佛法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对佛理只有一点点的认知,但是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说明了人是可以教育的。
  
  有佛法这种理念和教育,人自然就会转变,家庭自然就会和睦,社会自然就会和谐,世界自然就会和平,我们现在和未来所面临的灾难自然就会消失。所以世界需要佛法,社会需要佛法,人类需要佛法,人人需要佛法。佛讲的每句话,句句都是真理。若是你去接触,去研究,去了解,谁都无法驳斥。现在很多人都是以盲引盲,糊里糊涂,不去了解佛法,接触佛法,对佛法也没有认识,就说佛法是迷信。不能这样。
  
  
为他传授教言时,当具利他大悲心。
  
  这点很重要啊!如果没有利他心、大悲心,很难度化众生。不是你懂得了一些理论就可以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的。我们在喇荣考堪布,最基本的条件有三个:第一个有学识,精通五明;第二个有清净的戒律;第三个有摄受弟子的能力。
  
  你仅仅有清净的戒律和学识也不行,还要有摄受弟子的能力。什么是摄受弟子的能力?就是慈悲心和菩提心,这样才能感化人心。这个世界上有学识的人有很多,可懂得再多也没有用,度化不了众生。
  
  度化众生要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其一,精通佛理。如果不精通佛理,不精通显密,不精通九乘次第,怎么教导别人,引导别人呢?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定要分清楚,不同的根器应该有不同的教导。佛祖当时给众生讲的就是相应法,若是法和相续不相应,就无法利益众生。其二,要有慈悲心和菩提心。如果没有这两种心,度化不了众生。“当具利他大悲心”,大慈悲心就是平等、无伪的慈悲心,菩提心就是愿、行菩提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