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诸佛国,修菩萨行,来到十方的佛国当中,一方面供养十方诸佛如来,一方面到有缘的众生去以善巧方便来开化无量的众生,使令众生成就无量的菩提心,而他在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在供养诸佛的过程当中他有一种殊胜的功德——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在所有的菩萨的功德当中,最为殊胜、最为难得的就是普贤之德。普贤之德的殊胜来自于这个功德是时空无尽的。你看我们拜八十八佛最后的回向——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礼敬诸佛无有穷尽,乃至于十大愿王无有穷尽。我们一个菩萨修菩萨道,我们今天修菩萨、修布施,但是我们不可能明天、后天继续布施,我们凡夫的心会有疲厌,在时间上会有疲厌。第二个,我们空间上不可能普遍。我今天针对新加坡人布施,我不可能同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布施,空间不能圆满。所以在一般的成佛之前的整个菩萨道是很难时间、空间圆满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普贤之德。所以,佛陀在《华严经》特别赞叹普贤德说:“十方诸佛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成就普贤之德以后,他就表示即将成佛了。那么这个地方是说什么事呢?就是说你到了极乐世界,你的慈悲心特别重,可能你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约,所以你到了极乐世界一证得法身以后你就赶紧地想要回入到娑婆世界来度化你过去的亲人、你过去的有缘众生。即便你没有长时间地呆在极乐世界,但是你一旦回到娑婆世界,你跟其他的菩萨还是不一样,你能够超越常伦,就是一般的十地菩萨的功德,而能够现前成就普贤之德。为什么?弥陀本愿摄受。你的行力、你的善巧都超出一般的菩萨。这个是讲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一旦离开极乐世界,你就能够依止弥陀本愿摄受而成就普贤之德。这个是整个极乐世界的收尾。
我想我们在改变我们心中的希望的时候,如理思惟是很重要,这个我们叫做功德联想;当然也包括过失的联想,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一张白纸,这个地方要很清楚,我们修行人我们现在不是一张白纸。我们是在世界里面打滚了很久很久很久、累积很多很多很多的烦恼罪业、而且产生一种错误的想象、产生一种错误的希望以后才来学佛。所以我们的心态是要调整。如果我们今天是一张白纸,我们一接触佛法,马上就成就了。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我们是从一种内心已经弄得乱七八糟了才来学佛的。所以,我们第一个、一定要对娑婆世界产生过失的联想,娑婆世界是有过失的,今生有很多的无常败坏的过失、来生有三恶道的引诱的过失。我们必须通过娑婆世界的过失的联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联想,慢慢地、慢慢地调整我们的心态,调整我们心中的希望。所以佛法的修学,我们在观照的时候、在如理思惟的时候,古德说,如理思惟有潜移默化之功。虽然你看不出你在变化,譬如草里的冬瓜,不见其大,但是每天在长。冬瓜你今天看它这样,明天看它还是一样,但是它每天在长。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如理思惟,因为我们如果不如理思惟,根据我们过去的生命经验,我们今生念佛的因缘肯定在三界里得果报,因为我们心中是有很坚固强烈的三界的爱取,从我们的生命经验累积很多的爱取,所以我们要透过思惟——极乐世界是安乐道、是解脱道,而整个安乐当中它是自在的、它是增上的,而且更重要它是永恒的,它不会退失掉。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成就这样一个安乐解脱,我们是一劳永逸。拼个今生,永做闲汉。好过你去天上。我们到了天上,天福享尽的时候回到娑婆世界,什么都没有。但是你到了极乐世界,你从今以后你就走上了一个坚定的菩萨道。也就是说,只要你成功一次,你以后永恒成功了,你不可能再退转回凡夫,不可能。 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事,也就是说你必须在你临命终之前做好你往生心态的准备,而不是等到临命终别人再给你开示,来不及了,因为你来不及思惟。我们必须把一个念念贪恋娑婆世界的这棵树往西方慢慢地慢慢地把它扳过来,变成欣求极乐,而这个只有透过智慧的观察才可以做到,因为我们不可能从现实的经验里面得到欣求极乐的愿望,不可能。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调整我们的心态比你念佛的多少还重要。如果你的心态没有调整,你念的佛变成有漏福报,因为你的心是造业之主嘛,心为业主嘛。你心染污,一切法染污。那个佛号本来是无漏的功德,被你染污了。心净一切法净,心染一切法染。不是说佛号功德救不了你,而是你那个能念的心、那个推动佛号那个心有问题。你以有漏心来念佛,变成有漏福报,很可惜。所以我们在观察极乐世界的时候,这件事情是很重要,你平常要慢慢点点滴滴地告诉你自己,你要试着很平静地用佛法的道理跟你自己的妄想沟通。也就是说,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要做沟通。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打滚,我们产生一个很坚固的妄想,我们一定要面对它。第二个,我们在佛法当中产生一个强大的如理作意智慧。你要用你现在的智慧跟你过去的妄想沟通,好好跟它沟通,用道理来开化。我们不一定要去改变别人,但是你用你的智慧好好跟你心中坚固的妄想跟你自己开导,慢慢慢慢地当你心中的妄想跟你的智慧统一的时候,妄想跟着智慧走的时候,你就成功了。用智慧来化解你的妄想,这个是我们在学习这个课程主要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