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云何应住?都没有安住,你怎么修行呢?不可能修行的!
净界法师
戊二、并销次第
前面是它的一个目标,这里讲过程─它的消除是一个什么样的修学次第呢?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这五阴的根元,它是重叠生起的,它是一个生起,再生一个;一个生起,再生一个;好像洋葱一样,它是一层一层的。那么它生起的次第呢?
是生因识有,它由细而粗,先有识阴,(识阴是最微细的…第八识),然后才有行阴、想阴、受阴、色阴,生起是由细相到粗相。但是我们要消除这五阴的执取,刚好相反,灭从色除,是从最外层最粗的─从色阴消除乃至于→受→想→行→识,是这样一个次第;生起是由细到粗,灭除是由粗到细。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我们观一切法空,一空一切空;理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既然观一切法…能够真实了解一个法是本来无一物,每一个法都是这个道理;但是事相就不一样了,事相的消除,它是一个一个按次第,先灭除色阴─先远离外境的执取、再远离自己的感受、再远离自己的妄想,慢慢再对治行阴、识阴,它是有次第的。
佛陀又说:在前面的经文,已经把‘劫波罗巾’的六个结,这六结的道理,我们前面讲过了‘动静根觉空灭’刚好配五阴,现在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再来询问。
这段经文的重点:佛陀讲一个观念:本经它有理观、有事修;理观它是一个总相,观一切法的总相,事修它是别相的对治。
不过从本经来看,理观是特别重要!理观影响到你的种性,你一生修学的格局到什么程度?就看你心中─经常用什么道理来思惟。
天台宗很强调种性,忏公师父常说:你这个人性格怎么样?
你学佛以后到现在,你遇到所有的事情,你就考虑到你个人的因果…这样做对我自己未来有什么样的安乐、痛苦,你就扣着你自己的因果在思考,你今生大概就是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因为你的思考模式,影响到你整个种性了,你完全用人天的因果来思考,成就人天种性。
一个葡萄的种子,它长不出苹果来的。
你整天的思考都是无常、无我,对所有事情完全一概的厌离—声闻种性。
你能够保持大乘的安住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这个是成就无上菩提的种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