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3)

那到了第二十愿。能够听闻到我名号,能够系念我国,能够种植德本。这里面有相信,但是,又好象觉得自己要做功夫,要凭着功夫往生。所以这就是对他力有点相信,但是又怕他力靠不住,又要靠点自己的力量,自他二力并

那到了第二十愿。能够听闻到我名号,能够系念我国,能够种植德本。这里面有相信,但是,又好象觉得自己要做功夫,要凭着功夫往生。所以这就是对他力有点相信,但是又怕他力靠不住,又要靠点自己的力量,自他二力并进,来修。

如果说十八愿是完全靠他力的话,那么二十愿就是讲“自他二力”,我也要努力,是这样的。所以,阿弥陀佛实施大愿是要普利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根基,他有种种的差异,你不能以一种东西来涵盖一切。所以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渐信的人他也能往生。

对于往生,比如有很多人说,往生一定临命终时,这一念要在阿弥陀佛上,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这句话我们常常讨论,也常常提问到我这里来。这就是众生根基不一,第二十愿这样根基的人,他就是希望,我临命终的时候,最后一念是在阿弥陀佛上,我就有保证往生,如果不在阿弥陀佛上,我就拿不准。

啊,那对这个我们也要告诉他,我们要提倡你功夫,尽量多念,念得很成熟,最后临命终你这一念就在阿弥陀佛上,当然很好,那决定往生,而且品位也比较高!

但是,这种根基的人,包括这种说法的人,绝对谨防你再往前迈一步了,你再往前迈一步,就成了谬误了。你不能说临终这一念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这句话是不能随便说的。

临命终这一念不在阿弥陀佛名号上,那要仔细辨思:如果他平时没有信愿持名,那当然他不能往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平时诚敬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这种人,他还是可以往生的。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承诺,是一种保证。

我们很多人,对于净土法门,大部分都是渐信的过程。他开始半信半疑,慢慢是多信少疑。你说他一点怀疑都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种人很少。他虽然是夹杂着怀疑,但是他还愿意去,他还愿意念,他也可以去。那边地疑城就是为这样的众生来施设的嘛。

记者:阿弥陀佛真是大慈悲父,把众生观得很清楚。每一个愿是应对不同根基的众生而施设的。所以我们可能在建立这样信心的时候不能去随便去施加自己的这样一个条件。那这里面有没有往生的底线呢?

大安法师:乃至十念,这不是底线吗?

记者:那乃至十念是不是建立在“深信”的基础上呢?

大安法师:是呀。有前提——至心信跃,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乃至”就是底线,它的上线就是“尽形寿”。还有底线,比如说,下辈往生,具足信愿之后,要十日十夜来念佛;然后又说——斋戒清净,乃至一日一夜,阿弥陀佛,临命终也会来接引。所以这个“乃至”就是底线。我们东林寺施设一个月一次的昼夜念佛,就是让大家在这个“底线”得到一个往生的保证。

记者:阿弥陀佛。那今天就着这个机会,请您更精要的,把念佛的原理和方法,再给我们重点阐述一下最核心的要义。

大安法师:我们谈原理和方法,是从《观经》里面引申出来的。就是——“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我们读的是在“真身观”里面的一段经文。它是阐述了净土念佛包括了四种念佛共有的一个最高的理旨。

它在告诉我们一桩什么事情呢?

实际上,它里面揭示了一个法界的奥秘。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亲证的一个真理。

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在这里就是表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十方诸佛的化身。阿弥陀佛是法界身,这个是阿弥陀佛的心是以众生的心为心。只要有众生的地方,阿弥陀佛这个平等的慈悲心都会在。阿弥陀佛的平等慈悲心,是有他的光明、有他的愿力。他是承载着四十八大愿的这种信息的。这个法身里面是有着阿弥陀佛的报身,应化身,他所有的功德。这些所有功德的信息都遍到了我们的念头里面,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好,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众生芥尔一念,当下一念,是有着阿弥陀佛的所有的功德在里面。那么这所有的功德,特别是四十八大愿,他已经圆满成就了,已经在,就是他救助我们的福德、智慧、威力都完成了。那就鸿钟待扣了。而且他在我们的心里。

为什么他在我们心里?因为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因为我们的心是和阿弥陀佛的心是同体的、是不二的。所以他才能够遍入得过来。

遍入之后,那我们要干什么?哦,原来我们的心念里面,都有着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四十八大愿全体的功德,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很有价值呀,我们就是佛子呀,是不是呀?我们就有成佛的所有的条件那,能量都在这里呀。

好,所以释迦牟尼佛很肯定地告诉你,你不要拿这么一个摩尼宝珠去做造业的事情哦,你要把它做应该做的事情,去做成佛的这桩事情。

那你怎么成佛呢?你就应当去念佛!你再不要去念五欲六尘,甚至四圣谛十二因缘,你也不要去念,你就专门念这个阿弥陀佛名号。是故汝等,心想佛时,你就这一念心去想阿弥陀佛、去念阿弥陀佛,那你这个能想能念的心,就具足阿弥陀佛的所有功德,所有功德它就用一种他的心相来表达,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佛的形象。

因为佛的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就是佛心的表现、就是佛的一切福德智慧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个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也是我们众生本具的。借助着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相好光明,带起了我们的相好光明。

那么,马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两句话是一个画龙点睛的一笔了。

我们心在作佛,我们当下这一念心,怎么叫在作佛?我们念佛就是在作佛。那么,你能念的心,当下你就是佛;他是非常圆顿的。因为你能念的心,是法相理体啊,法界理体呀;所念的佛号也是法界理体呀,这两者是可以互动、是可以感应的。我们比喻成“以空映空”、“是水投水”这样的关系呀。同质同?呀,互动啊。

所以,我们是故“诸佛证遍知,还从心想生。”因为是,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就是一切种智,这样的佛的智慧,就是说在你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当中显现出来。那你看看,这是不是念佛的最高的理旨呀。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念佛的最高的理旨、最深刻的理论依据。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