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地本愿之比较 本愿,是菩萨在往昔生中,因地修行所立的誓愿,藉由生生世世的努力,而终于实现 。菩萨的本愿,本来是通于自利利他的一切,但一般净土行者,特重净土的本愿,本愿也就渐渐的被当作净土愿了。净土之所以重视本愿,是可以理解的。释尊的时代,社会并不理想,佛教所遇到的障碍也相当多,于是唤起了新的希望(愿),未来弥勒成佛时,是一个相当理想的世界。弥勒的人间净土出现了,又发生了弥勒为什么在净土成佛,释尊为什么在秽土成佛的问题,结论为菩萨的本愿不同,成就的国土也就不同。佛法是在不理想的现实世界中流传的,修菩萨行的,为了救度一切众生,面对当前的不理想,自然会有未来的理想愿望。在菩萨道流行后(透过北洲式的自然,天国式的庄严),庄严国土的愿望,是会发生起来的。所以,本愿与大乘净土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净土思想的发展,诸佛的本愿越来越完整、繁复,这可以四大净土的教化主的本愿看出。 …… 4.药师佛的本愿 在净土本愿中,以药师佛的本愿出现最迟,所以受各种净土本愿影响较大。药师佛的本愿除了注重净土以外,并且重视现世利益,这与前三大净土本愿是十分不同的。在《药师本愿经》的译本中,一般以玄奘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与义净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影响最大,但玄奘的译本只有一个药师佛,而义净的译本中详述七佛药师的本愿。藏译的《药师经》也有两种,分别与玄奘、义净译本相对应。在七佛本愿中,虽然另外六位如来各有自己的本愿,或八愿,或四愿,但只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本愿最为殊胜。所以,我们介绍药师佛的十二本愿,主要以玄奘的译本为主。十二本愿如下: 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 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2.愿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垢,光明过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3.愿以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受用无尽。 4.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之道安立之。 5.于我法中修梵行者,一切戒不缺减;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6.诸根不具、白癞颠狂,乃至种种病苦者,闻我名皆诸根具足,无诸疾苦。 7.众病逼切,无护无依者,闻我名,众患悉除,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菩提。 8.若有女人愿舍女形者,闻我名,成丈夫相。 9.令众生皆脱魔网,置于正见,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10.若为王法所缚,身心受无量灾难煎迫之苦,此等众生若闻我名,以我福力,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11.为饥渴所恼而造诸恶业者,若闻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 12.贫无衣服者,闻我名,我当施彼随用衣服,乃至庄严之具,皆令满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